又见CDS,灰犀牛还有多远

萌新色发抖
2019-03-09

$道琼斯(.DJI)$

这款曾经引爆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衍生工具,如今再度招致清理和整顿。

据彭博和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华尔街巨头们达成协议,清理可疑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交易。

报道称,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阿波罗全球管理和Ares Capital在内的巨头经过数月谈判已同意一项计划,意在确保违约是出于正当的财务压力,而不是受交易员衍生品押注的影响。不过,上述计划仅针对一类叫做“人造违约”的交易。计划细节预计将于周三公布。

彭博社引述ISDA市场基础设施和技术部门总监Jonathan Martin表示,外界担心人为制造的信用事件对整个CDS市场的效率、可靠性和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希望这项改革计划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CDS被认为是引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款衍生工具。近年来,CDS市场一些交易再度屡屡引发争议,一些交易员和金融机构被指通过诱使公司对本可以按时兑付的债券违约,从而从掉期交易中赚取大笔利润。

这种“人造违约”的CDS交易模式被认为是由黑石集团对冲基金部门GSO资本的董事总经理Akshay Shah开创。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关于美国房屋建造商Hovnanian。该公司的债券评级虽说是垃圾级别的,而且还是最低等级的,但并未达到申请破产的地步。Akshay Shah在买入其CDS合约后巧妙地通过一笔融资轻轻推了一把:按照他的要求,Hovnanian的子公司购买母公司价值2600万美元的债券。2017年5月1日,Hovnanian偿付了所有债券持有人,唯独将子公司的这笔债券延迟支付,从而构成技术性违约。

批评人士认为,CDS已经成为一些激进交易员和律师的游乐场。这种阴暗操作蚕食了市场信心,引发法律纠纷,并招致监管机构审查。目前,CDS市场的规模高达8.2万亿。

CDS的前生今世

CDS,即credit default swap,中文称作“信用违约掉期”。笼统地说,CDS本质其实是一份违约保险合约,风险由买家转嫁到卖出CDS的金融机构,一方面,买方会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另一方面,如果在合约期间出现了信用违约,买方就能获得相应的损失赔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或许更好理解。你借钱给了A公司, 每年利息若干,到期还清本息。你担心A公司还不上钱,这时B出现了说“嘿,要不要我给你保险,你把利息的百分之多少匀给我或者向我支付一点保费,如果A跑了,A没还上的钱我垫给你”。你听着觉得不错,少拿一些利息但可以保障本金,就同意了。这就是CDS,你就是买家,B就是卖家。

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之前,次级抵押贷款规模的壮大爆发式助推了CDS的发展。CDS不再是单纯避险工具,而是成了一些金融机构投机和套利的工具。

比如CDS不要求有利益关系,即使并未持有某个公司的债券也可以购买该公司的CDS。这就意味着CDS可以用来做空:假如你认为某家公司的债券无法兑付本息, 你就可以买入这家公司债券的CDS,等到这家公司违约,你就可以获得偿付金额。

再如,CDS的数量不受标的资产数量的限制。还是上面那个例子,你可以“无限量”地买进你认为会违约的那家公司债券的CDS,如果这家公司真的违约了,卖给你CDS的人就要偿付你巨额赔偿。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CDS市场名义本金数量远远超过其参考实体债券的总量,导致大量美国金融机构的危机。

加之那时的CDS市场无集中竞价、无公开交易信息、无监管法律,上述这些交易属性令CDS随后成了那场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

当时最知名的战役就是如电影《大空头》中所展示的那样,几个华尔街鬼才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提前看穿次贷MBS的泡沫,重仓买入CDS,房地产市场随后崩溃引发了严重的信贷危机,基金经理因此获得高杠杆的巨额违约保证金收益。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华尔街见闻

p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