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经评论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业界专业导师,

IP属地:未知
    • 谭浩俊谭浩俊
      ·03-27 09:59

      别把个税下降简单地与“中产返贫”结合起来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产返贫”的话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一个原因是,财政部公布的今年1至2月份税收收入数据,因为全国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了15.9%,就有人开始做起了“中产返贫”的文章,把个税下降与“中产返贫”死拉硬扯到一起。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源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曾经说过,“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个人基本不缴个税”。既然收入10万以下的不缴个税,自然就是收入10万以上的人缴纳个税了。而收入10万以上的人群,又被称作是中等收入人群,简称“中产阶层”。个税下降,也就被简单理解成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下降,继而出现了“中产返贫”的言论;另一方面,类似这样的言论,往往是非常吸引眼球,能够快速吸收流量的。仅“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这个词条,在微博出现后,就立即登上热搜,一度高居热搜榜第2位,阅读量高达1.8亿,讨论量超过2万,互动量超过了12.3万。可见,发布话题者多么会利用新闻元素,多么会吸引流量和吸引眼球。 不仅如此,更有人利用个税下降的话题和“中产返贫”的言论,与股价下跌、房价下跌、银行存款利息下调等紧紧绑在一起,得出中产阶层已被全方位暴击的结论,从而让话题进一步发酵,让言论进一步引发关注。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实在太暴力,也太武断,甚至有点故意挑起矛盾的感觉。 我们并不否认,在个税仍以工薪为主,工薪阶层是个税纳税主体的背景下,个税与中产阶层收入确实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个税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产阶层的收入变化。特别是个税下降,确实很容易让人想起中产阶层的收入是否也减少了、下降了。但是,绝不能因此就把个税下降与“中产返贫”挂起钩来。 要知道,判断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不能放在时点上,而要放在时段上。今年1至2月份个税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点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也可以认为时点的居民收入可能出现了下降,但是,却不能因此就认为中产阶层出现了返贫。一来中产阶层的收入到底是
      9评论
      举报
      别把个税下降简单地与“中产返贫”结合起来
    • 谭浩俊谭浩俊
      ·03-26 09:26

      中国不宜实行负利率政策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14日报道,日本央行在拟于18、19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讨论是否取消负利率政策。原因在于,日本央行认为2024年的工资涨幅将超过去年,平稳实现2%物价涨幅目标的概率已经上升。 日本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是从2016年2月开始实行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通货紧缩和扭转日元升值势头,亦即对金融机构存入央行的部分活期存款采用-0.1%的利率。如果取消负利率,那将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 客观地讲,日本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在对经济起到一定提振作用、减轻政府、企业和居民债务负担、改善上市公司业绩、推动股市上涨、避免通货紧缩矛盾加剧之外,对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还会给股市炒作产生很大的助推作用,导致股市泡沫风险增大。而从日本央行推行负利率政策以来的情况看,也确实形成了这样的格局,特别是股市,已经创下历史新高。在经济尚未明显恢复的情况下,股市创新高,除了泡沫,没有更多可以解释的理由。 面对日本推行负利率政策,并对股市产生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经济专家们也思想逐步活跃起来,认为中国也应当实行负利率政策,以防止通货紧缩现象的发生,并推动股市的稳定上涨。特别是股市,如果实行负利率政策能够让股市动起来,广大股民还是非常高兴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显然,这是想当然,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在中国推行负利率政策,不仅达不到日本那样的效果,还会引发比较大的金融风险和股市风险,并对广大居民利益形成很大伤害。 首先应当看到,中国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要知道,日本央行推行负利率政策,最主要的考虑就是摆脱通货紧缩。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价格比较低迷,但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为什么要用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去控制通缩呢?毫无疑问,这是对经济前景不看好的表现,也是对政府防通缩能力不信任的表现。因此,必须对这样的言论和观点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盲目出台负利率政策。 其
      57评论
      举报
      中国不宜实行负利率政策
    • 谭浩俊谭浩俊
      ·03-26 09:25

      房地产市场并非只有“买卖”关系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改革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何谓“市场+保障”,简单地说,就是让有能力的人随行就市、购买自己喜欢的住房,让其他人依据自身能力选择购房还是租房。自然,对于政策制定者的政府以及住房供应者的企业来说,就需要依据广大居民的这些需求,提供不同形式的住房,而不是僵化死板地满足于某种方式的住房供应。 事实也是,随着广大居民住房观念的不断变化,过去那种只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的观念,已经在很多人身上出现了变化。特别是90后、00后等年轻人,对所住房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产权,已经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轻松、愉快、有质量的生活。如果因为住房问题,让自己背上一身的债,让该买的商品不敢买、该享受的生活不敢享受、该拥有的品质生活不能拥有,甚至让父母、孩子都跟着自己受苦,是不能接受的。住房,在他们心里,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成为负担。 于是,选择租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即便购房,也一定是经济条件可以达到,且不给父母等添麻烦的人。为什么各地出台了那么多鼓励居民购房的政策,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关键就在于居民的购房冲动已经不再强烈,租房动力则在不断增强。房地产市场不再只有“买卖”关系,还有“租赁”关系,且租赁的比重不断提升。所谓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的需求潜能,只是专家们的想象。对这样的观点,必须理性分析和思考,绝不能盲目听从或相信。否则,会给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实际上,住房问题真正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租赁房的比重一定远高于买卖房,租房者人数也远多于购房者。尤其是人口大国,更需要把握好租房与买房的关系。否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会给耕地等造成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城市布局、居民生活等都需要大量使用土地,如果不
      70评论
      举报
      房地产市场并非只有“买卖”关系
    • 谭浩俊谭浩俊
      ·03-25

      “复活”已故明星,人工智能的边界在哪里?

      最近,一部有关李玟的AI生成视频在微博疯传。视频中,李玟妆发完整,脸部表情也相当自然。视频一经发布,立即被许多怀念李玟的粉丝观看和转发。他们表示:“看到视频真的会泪崩,感觉李玟一直活着。”“真不觉得她离开了。” 但是,此举也遭到了许多网民的批评甚至谴责,他们认为,通过AI还原出李玟生前的样子,不仅是对李玟和她家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情感的不负责任。更有网民愤怒地表示:我们喜欢的是有灵魂的李玟,而不是一堆数据的复制品! 除李玟外,被AI复活的还包括巨星张国荣、台湾演员高以翔、大陆演员乔任梁等已故的公众人物。视频的设置,也都与李玟的大致相同,先问好,再对粉丝说几句暖心的话语。而网友对此的反应,也与复活李玟的一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不难看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落脚点都是放在对已故明星的感情,以及对其家人的尊重上,“复活”已故明星有没有触犯法律,有没有损害明星及其家人的隐私权,有没有经过已故明星家人的授权等,都没有更多考虑。恰恰是,法律边界才是人工智能“复活”已故明星等最应当考虑的问题。 事实也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已经让很多人对“安全”二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担忧。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边界,没有必要的监管措施,谁也无法保证,人工智能不会成为未来人类非常可怕的一个漏洞,甚至是“黑洞”。因为,一旦人工智能被无良者、不法者所掌握,诸如诈骗、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都会随时发生,并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 不得不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也超越了绝大多数人能够驾驭的范畴,更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和承受的范围。就像“复活”已故明星一样,假如不法分子用“复活”的已故明星来卖钱、募集资金等,会有多少人因为对明星的感情而心甘情愿地付出呢?如果这样,岂不是给不法分子和无良者提供了牟利的机会?又如通过非正常手段潜入企业内部,假扮企业高层领导,然后模仿企业领导签字等实施诈
      58评论
      举报
      “复活”已故明星,人工智能的边界在哪里?
    • 谭浩俊谭浩俊
      ·03-25

      杭州建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败笔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各平台出现了许多关于“杭州3月23日展出兵马俑”的宣传视频,称该馆是“耗时两年斥巨资打造的”,视频画面相当壮观,不少市民都在评论区表达了想去的意愿。3月23日,这家“大秦展览馆”开馆了,最便宜的“成人特惠票”是58元。记者来到现场,发现展出的“兵马俑”与宣传视频里展示的截然不同,这些“兵马俑”表情呆板、做工粗糙,许多游客在网上留言表示体验很差,不值票价。 看到这则新闻,禁不住让我想起《晏子使楚》中的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意思是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即便外形相同,味道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移植或复制的,是能够通过移植或复制取得相同效果的。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古人留给后人的一笔文化遗产,虽然在建设过程中,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留下了无数人的鲜血和汗水,甚至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堪称真正的劳民伤财。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也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得淋漓尽致了。那些栩栩如生的仿制陶俑,仿佛是一个个真人站在今天人的面前,从而让每一位参观者不能不产生膜拜之情,为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不仅让所有中国人所向往,也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 也就是说,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不管当年多么劳民伤财,甚至掏空了当时秦国的国库,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但是,能够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仍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巨人面前,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应当让中国人感到骄傲,让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可以去痛斥秦始皇的荒淫无度和好大喜功,却不能不佩服古人的精明能干和聪明才智。 那么,为什么杭州却要在今天花巨资打造一座已经不可能像当年一样展示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现代兵马俑呢?殊不知,现在的科技水平再高,工艺技术再优,制造手段再全,只要没有当时
      117评论
      举报
      杭州建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败笔
    • 谭浩俊谭浩俊
      ·03-24

      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对股市影响多大?

      日本央行3月19日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解除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将政策利率设定在0%至0.1%区间。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来,时隔17年首次加息。日本2016年2月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当时日本央行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此前的0.1%降至-0.1%。 虽然日本央行不像美联储,采取什么样的利率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日本国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股市、债市、汇市,以及楼市、企业等。特别是股市,在经历了持续上涨,并创历史新高后,会不会因为负利率政策的退出而面临下跌压力呢?会不会从牛市转身为熊市呢?成为熊市的概率有多大呢? 有专家认为,由于日本的负利率政策覆盖范围有限,只是针对日本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而不是全方位的负利率。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实际上只有5万亿日元(大概300多亿美元),所以,对于市场来说,影响是比较有限的。自然,对股市的影响也会比较小。 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如果单纯从资金的角度来看,负利率政策对日本的影响范围确实比较小,但是,货币政策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取决于资金规模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其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和居民预期的影响。一旦预期不明,或预期不乐观,对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一旦这样的情绪传递到股市,其产生的负面作用与影响是非常大的。 先来看解除负利率政策对股民的影响。解除负利率政策,就意味着退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有可能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按照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来看,降息的概率是不断加大的,有的已经步入降息通道。特别是美国,通货膨胀已经基本稳定,降息是随时可能出台的政策。传递到日本,就是进入日本股市的国际资金,有可能随着欧美国家降息步伐的加快,向欧美股市转移。那么,日本股市就有可能因为国际资金的“出逃”而出现快速下跌,继而让股民对市场的预期减弱,投资的
      190评论
      举报
      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对股市影响多大?
    • 谭浩俊谭浩俊
      ·03-19

      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有更加强烈的品牌意识

      3月16日,在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新能源汽车之路是一条荆棘之路,行业走到今天是有喜有忧,喜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还很大,忧的是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进入一个惨烈的淘汰赛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二十年的培育和壮大,已进入一个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企业需要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 王传福的这番话,既振聋发聩,也是当头棒喝。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没有赶上燃油车时代的风口,甚至未能真正走上燃油车行业赛道的情况下,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快速冲上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并成为领跑者,确实非常不容易,也难能可贵。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王传福用“惨烈的淘汰赛阶段”来形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一点也没有夸大。不仅没有夸大,而且在提醒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有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落在半道上,成为被淘汰者,导致前面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 事实也是,因为过度竞争而出现行业哀鸿遍野的案例并不少见,电子、化工、商业、钢铁等领域都曾经出现过,特别是电子和商业领域,竞争过度带来的行业重新洗牌,其惨烈程度令人惊悚。但是,没有办法,不经历这样的重新洗牌,行业就会全面瘫痪。也正是在惨烈的竞争中,行业发展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品牌意识才能不断增强。那些真正注重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爆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至今仍活跃在市场的传统领域的企业,都是经历了惨烈竞争后的强者,也是品牌意识最强的企业。因为,品牌不是靠哪个组织、哪个机构评选出来的,而是靠消费者的口碑与企业的实力凝结起来的,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在其他企业的肩膀上甚至尸体上昂首挺胸的。 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
      489评论
      举报
      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有更加强烈的品牌意识
    • 谭浩俊谭浩俊
      ·03-18

      楼市仍然低迷,贝壳业绩大增,深层原因是什么

      3月14日,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23年,贝壳的总收入由2022年的607亿元增长至778亿元,同比增长28.2%;净利润为58.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97.98亿元。此外,2023年,贝壳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112亿元,是全年经调整净利润的1.1倍。 虽然贝壳业绩的大幅增长,仍然可以与疫情联系在一起,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贝壳公司2022年的业务没有全面恢复,2023年恢复较快,带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贝壳出现的业绩大增现象,与广大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和新市民的观念转变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整体状况来看,仍然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住宅投资83820亿元,同比下降9.3%;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住宅销售额下降6.0%;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也就是说,在住宅建设和销售层面,对开发企业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一些原本被认为非常安全的开发企业,也都出现了资金链紧绷或断裂压力,如碧桂园、融创等。特别是近期,万科也陷入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并被国际评级机构调降了信用评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客观地讲,房企出现的风险,并不完全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尤其像万科这样一直管理规范、现金流充裕、危机意识很强的企业,也受到资金链紧绷的困扰,确实需要从企业之外的客观层面找原因。表层原因,就是市场低迷,住宅等销售状况不佳;深层原因,则是广大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简单地讲,他们已经不再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而拼命,更多的人、特别是90后、95后、00后,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舒心生活、安心生活、快乐生活、幸福生活
      247评论
      举报
      楼市仍然低迷,贝壳业绩大增,深层原因是什么
    • 谭浩俊谭浩俊
      ·03-17

      推动标准升级,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会议指出,推进标准升级对于更好满足群众需要、助力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征求企业、消费者等相关方面意见,坚持急用先行,成熟一项及时出台一项。要强化监督检查,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标准落实落地。 市场有句话,叫做“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为什么标准比品牌、产品还要重要,难道标准不是围绕品牌和产品而制定吗?把为品牌和产品服务的标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 恰恰是这个看似不太起眼、且有点抽象的“标准”,决定了品牌的影响力和产品的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产品能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产品能不能成为品牌,从而享受品牌带来的效益和荣誉,与标准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四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地区范围内统一的要求,制定地方标准;对在企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制定企业标准,但企业标准不得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这就不难看出,标准在各个层面都是有要求的,也是有具体规定的。关键就在于,对待标准的认识和态度。很多人认为,只要不低于国家标准,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就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显然,这是“小富即满”思维。要想把产品做得更好、让产品变成品牌、把地方品牌变成全国品牌、把中国品牌变成国际品牌,只有国家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标准是基于各类水平的企业而制定的,要让大多数企业都能执行,不会把标准定得很高。而对于一家要把产品做成品牌、特别是中国品牌、国际品牌的企业来说,标准自然要远高于
      163评论
      举报
      推动标准升级,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谭浩俊谭浩俊
      ·03-16

      如果财经主播荐股靠谱,猪就一定能够上树

      3月5日,消费者何先生在啄木鸟投诉平台称,“杭州某财经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存在虚假、误导性营销宣传和向客户承诺确定收益或收益范围等行为;3月13日,消费者谢女士投诉称,其付费报名了某财经类直播学堂,按所销售的指标分析股票,结果亏损严重,该直播课程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消费者的这些投诉,直接地说,就是财经主播荐股。因为,如果不是荐股,是没有消费者愿意花钱听这样的“课”的。花钱听课者就是想通过财经主播的荐股,获得别人所没有的信息,实现别人实现不了的收益。结果,自然是鸡飞蛋打。 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财经主播,与那些在电线杆上、厕所门口、垃圾箱边张贴专治性病、湿疣、前列腺等广告的老中医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这些“老中医”还要不靠谱。如果财经主播们真的对炒股如此精通,如此会选股,为什么不自己去炒股,不自己去当巴菲特,而要把这些“好股”推荐给投资者赚钱,真的有这么高的觉悟吗?要知道,他们可不是证券公司、机构等的员工,炒股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如此不顾一切地“打荐股”的擦边球,只能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懂炒股,更不知道怎么选股。自然,他们推荐的股,与投资者自己选择的股,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没有投资者自己选择的股好。至少,投资者需要对自己负责,他们则是在一边看笑话的。 关键就在于,中国在股票投资领域,一方面,可以让普通投资者选择的渠道太少,特别是私募、公募基金等,不仅数量少,而且管理能力差、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大,投资者不信任;另一方面,对名为传播财经知识、实为荐股等方面的行为监管不到位、打击缺乏力度,从而让财经主播荐股等方面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不断泛滥。前者说明市场还不够成熟,投资者也不够成熟,后者说明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手段还比较单薄。如果是真正成熟的市场,有真正完善的监管体系,像财经主播荐股这样的现象就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当事人也会受到严厉处罚,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这也意味着,要解决这类
      61评论
      举报
      如果财经主播荐股靠谱,猪就一定能够上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