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LU)

盘后4.180.02+0.48%19:58 EDT
4.16+0.07+1.71%

行情数据延迟15分钟

    • 最新
    • 推荐
      投资银行在线
      ·
      04-13

      持续共赢:华为的商业生态构建策略

      1987年,时年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宝安县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现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为以开发面向电信局的程控交换机起家,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当前主要涉及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和云服务等领域。 华为的企业愿景(V)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约1/3的人口。 根据华为2022年年报,华为目前约有20.7万员工,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5.4%,2022研发投入达1615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5.1%。 在英国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2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中,华为成功跻身前十,位居第九。 本文详细介绍了华为5G生态系统的培育历程,解析本土企业如何有效地构建商业生态系统。 1 华为5G生态培育 移动通信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以通信设备、芯片为代表的硬件,以及以通信协议、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商用并获得巨大成功以来,经过四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5G时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大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和模拟信号,但存在频谱利用率低、保密性差等问题。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数字信号传输取代了模拟信号传输,系统容量和保密性比第一代有了明显提升,且数据传输服务可以实现。在2G时代,GSM脱颖而出,成为最广泛的移动通信制式。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最早由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其高频宽和数据传输稳定的特征也使得视频和语音等大数据传送更为普遍,这也为后期移动应用程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推出了全IP系统,这一变革彻底替代了电路交换技术,并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容量。 当前,我们已步入5G时代,5G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超宽带、超高速度和超低延时
      持续共赢:华为的商业生态构建策略
      评论
      举报
      拾盐士
      ·
      04-07

      陆金所“收缩”迎凛冬:净利暴跌近九成,股东频繁低位减持惹担忧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控股 (NYSE:LU;06623.HK)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中有几个关键数据备受关注。 要知道,陆金所曾经是全球最大的P2P平台,随着流量红利实现高速增长。但随着近年来行业红利见顶,尤其是“出清”P2P后,陆金所曾经的辉煌不再延续,2023年全年业绩“探底”,营收净利双双大跌,资产质量也持续下滑。 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营收净利两端承压,还面临收缩减员的压力,但陆金所却突然给了一剂“猛药”——拟派发100亿元特别股息。而2023年全年,公司净利润也才刚过10亿元。这种行为虽然极大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触底反弹”的信心,却也有过度刺激市场的质疑声存在。 净利暴跌近九成达到上市“冰点” 虽然陆金所豪掷百亿做足了面子,但财报多项数据中所展现出的“里子”却不会说谎。 2023年全年,陆金所营收净利润双双“暴跌”,达到上市以来的“冰点”。2023年全年,陆金所实现营收342.55亿元,同比下降41.1%;净利润为10.34亿元,同比降幅达88.2%;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为8.87亿元,同比减少89.8%。 从去年第四季度数据来看,期内陆金所营收68.57亿元,同比下降44.3%;净利润-8.32亿元,上年同期为-8.06亿元;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的净利润为-8.44亿元,上年同期为-8.15亿元,可见其单季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对于下滑的业绩表现,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赵容奭对外解释,2023年第四季度复杂的宏观环境仍影响SBO。“复杂的宏观环境持续影响小微企业主,2023年小微企业主的有效贷款需求下降,在此背景下我们优先资产质量而非数量”,陆金所在业绩展望中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陆金所的营收已经从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6个季度下滑。“收缩”和“改革”成为近两年来企业发展关键词。 2023年,陆金
      陆金所“收缩”迎凛冬:净利暴跌近九成,股东频繁低位减持惹担忧
      评论
      举报
      经济观察报
      ·
      04-03

      【2023年报观察】 险资共同的投资选择:高股息股票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截至2024年3月底,A股上市保险公司已全部披露了2023年的经营成绩单。 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5家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 投资是影响保险公司利润的关键因素之一,5家上市保险公司均认为,金融市场的波动给公司的业绩增速带来了影响。 2023年,受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以及降息、降准的影响,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下行。此外,2023年,资本市场呈现震荡行情,万得全A指数全年下跌5.19%,上证指数全年下跌3.70%,创业板指全年下跌19.41%,沪深300全年下跌11.38%。 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述5家上市保险公司累计实现总投资收益3844.70亿元,同比下降15.24%;实现净投资收益416.28亿元,同比下降13.75%。 随着利率下行趋势变得日趋明显,利差损问题成为保险公司高管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上市保险公司均在强调,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持久期配置均衡,同时在权益市场的布局上看好高股息股票。 投资收益承压 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述5家保险公司的总资产合计为22.69万亿元,可投资资产合计为15.41万亿元。其中,中国平安总资产为11.58万亿元,投资资产为4.72万亿元。 2023年,上述5家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合计为3844.70亿元,同比下降15.23%;净投资收益合计为5524.23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 在投资收益方面,上述5家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均值为2.60%,其中中国人保最高,为3.30%;新华保险最低,为1.80%。除了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00%,较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之外,其余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呈现下滑态势。 上述
      【2023年报观察】 险资共同的投资选择:高股息股票
      评论
      举报
      财见
      ·
      04-02

      中国平安携手伙伴共筑居家养老新生态

      3月30日,中国平安携手联盟伙伴正式发布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推出2024“三省”服务推广年首个尖刀服务——“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并联合公益合作伙伴推出“橙暖遐龄”公益计划。“住联体”可以概括为一套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一项专业的团体标准,一套便捷的评估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联盟,以及一个智能的服务生态,旨在帮助满足长者居家安全需求。“橙暖遐龄”公益计划将面向广大老年群体,捐赠30万份线上居家环境安全评估方案、2000份防跌倒服务包、1000场进社区公益讲座。(美通社)
      中国平安携手伙伴共筑居家养老新生态
      评论
      举报
      财见
      ·
      04-02

      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平安发布了其第15份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介绍了2023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作为ESG领域的先行者,公司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绿色运营,并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保持领先。报告还强调了公司对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责任的承诺,包括支持实体经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努力,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教育公益项目。此外,平安在数字金融及科技金融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并通过各种措施加强环保和低碳行动。(美通社)
      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评论
      举报
      时代财经
      ·
      04-02

      老人家中意外跌倒85%因居家环境,中国平安发布“住联体”,助推居家适老改造标准化、规范化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刘子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深化,“养老”已然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焦点,“居家养老”更是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成为我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近3亿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国每年有5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过一次跌倒,其中一半发生在家里。在跌倒的原因中,身体因素占比仅为15%,居家环境因素占比高达85%。因此,对家庭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居家养老至关重要。 中国平安凭借深耕医疗养老领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持续布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更是从破解适老化改造难题着手,持续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向标准化迈进。3月30日,“住享遐龄·省心生活——中国平安居家养老‘住联体’发布会暨公益计划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中国平安携手联盟伙伴正式发布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推出2024“三省”服务并推广年首个尖刀服务——“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并联合公益合作伙伴推出“橙暖遐龄”公益计划。 会上,来自保险业、养老产业、公益行业、高校的各界嘉宾,以及中国平安集团和旗下平安人寿、平安健康等公司高管,分享了关于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和金融赋能养老事业发展等话题的个人洞见。此外,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参观“住联体”展厅视频在发布会上首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长者居家省心生活体验。 平安集团联席CEO兼副总经理郭晓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为广大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是平安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的建立,正是对“三省”理念的最新实践。“未来,平安将继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帮助更多长者安享有温度、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住联体”发布会现场,图源:中国平安) 聚焦长者痛点,适老化改造强需求 当前,养老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老人家中意外跌倒85%因居家环境,中国平安发布“住联体”,助推居家适老改造标准化、规范化
      评论
      举报
      经济观察报
      ·
      03-29

      融资破冰 营收下滑 被“赋能”的方正证券走向何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牛钰  “各股东最大的赋能,就是股权结构终于明确、清晰了,这给方正证券的业务开展、日常管理带来了持续的正向作用。”在3月29日上午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方正证券(601901.SH)管理层回应了大股东如何“赋能”、与平安证券整合传闻等问题。 3月19日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方正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1.19亿元,同比减少8.46%,连续两年下滑,降幅比2022年收窄1.3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保持正增长,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52亿元,同比增长0.21%。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3月29日,方正证券的股价在10点40分左右快速拉升,领涨券商板块,最终收于8.18元,上涨4.60%,总市值为673亿元。 综合年报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的表态来看,方正证券这家拥有36年历史的老牌券商正在逐渐走出前股东破产重整的阴影,处于关键的转型期。 轻资产业务承压 分业务来看,2023年,方正证券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是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20亿元,同比下降7.82%;较为亮眼的是投资与交易业务,该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0.95亿元,同比增长25.38%,也是几大业务中唯一实现营收同比增长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营收为7.53亿元,同比下滑4.35%: 除“其他”业务项之外,投资银行业务是方正证券下滑最明显的业务。自2016年以来,方正证券的投行收入波动明显,一度由2016年的5.91亿元降至2018年的3.95亿元,经历2021年及2022年的波动,2023年共实现收入2.17亿元,同比下滑59.36%。 2023年,A股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和结构性行情,证券行业整体承压。根据Wind资讯数据,2023年A股全年成交额为212.10万亿元,同比减少5.55%;2023年公募基金发行11534.16亿份,同比减少21.90%。 华创
      融资破冰 营收下滑 被“赋能”的方正证券走向何方?
      评论
      举报
      读懂数字财经
      ·
      03-29

      2023年,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着小微企业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城市烟火气之所在。 近日,金融科技上市公司财报陆续出炉,各家增长不一,但均紧跟政策导向,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持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面对2023年市场需求发生的深刻变化,陆金所控股迈着“优质量、优结构”的步伐,落地四大风险减量改革举措,完成模式转型的同时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做深行业化服务,持续构建行业化经营的差异化。陆金所控股加大重点领域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根据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优化调整了风险评估体系。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并在普惠金融服务中融入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截至2023年底,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约2094万客户,赋能的贷款余额为3154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080亿元。 作为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中的“元老级”企业,信也科技一直将小微企业看作是战略服务对象,自创立以来,信也科技不断探索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小微群体的道路,为该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信也科技在集团层面也持续推出各项助力小微发展的公益行动,包括2023年与中国国家举重队联合举办公益助农直播,拉动直播参与农户的农产品销量;2022年发起的亿元免息贷款活动,惠及1.1万户小微企业和农户。 同时,信也科技联合南方周末发起“好样的小店”专项公益助力计划,计划在2024年为全国范围内不少于50家具有公益属性、文化传播属性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帮扶,形式包括资金支持、推广宣传、店面改造、资质申请等。 “科技向善,用户至上”一直以来是小赢科技的立身之本。小赢科技总裁李侃表示:20
      2023年,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着小微企业
      评论
      举报
      全球财说
      ·
      03-29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近三年首次跌破千亿,代理人压降超两成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中国平安(601318. SH,02318. HK)作为A股上市险企发布了开年的第一份年报。2023年公司表现既显示出增长动力,也提示了盈利能力承压的风险。 后疫情时期中国平安负债端复苏明显,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增长超3成。但受到投资端拖累,归母净利和归母营运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利润承压,投资业务引关注 近日,中国平安发布了首份A股保险年报,“增收不增利”是其显著特点。 2023年,新保险合同准则下,中国平安营收同比增长3.8%达9137.89亿元;归母净利856.65亿元,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同比大幅下滑22.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3年来,集团归母净利首次跌破千亿。 2023年,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受资产管理业务中地产等资产减值拖累,同比下降19.7%。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险业务、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09.1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8%。 同时,三大业务净利依次为733.91亿元、89.58亿元、464.55亿元。此外,科技业务净利31.29亿元,惟资管业务净利亏损。 事实上,2021-2023年,集团资管业务净利呈断崖式下滑。分别为139.52亿元、38.03亿元、-195.22亿元。 年报披露,其资管板块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同比下降,以及计提投资资产减值拨备,并对部分项目进行重估值。 当前,我国面临低利率环境,对险资的投资布局及收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中国平安的投资风格可以概括为:战略定力,穿越周期;战术机动,未雨绸缪;配置均衡,分散风险。 实际上,市场当前最为关注的仍是公司在投资类业务的表现,特别是房地产、非标资产的风险缓释情况及未来趋势。而这恰是上市险企当前业绩的最大不确定性和估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近三年首次跌破千亿,代理人压降超两成
      评论
      举报
      来咖智库
      ·
      03-28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3财报:AI技术浓度拉满,小微业务双向奔赴

      作者 | 追辛 编辑 | G3007 最近,一众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陆续发布了最新的2023年财报。 整体来看,通过转型以及调整业务结构,金融科技公司的经营业绩都在企稳回升,各个指标都呈现正向发展。 对比来看,营收规模最大的是陆金所,2023年录得收入343亿元,但利润规模最大的是奇富科技,年度归母净利润为42.85亿元。此外,从市值和营收利润方面来看,行业也在进一步分化,其中奇富科技和陆金所位列第一阵营,乐信、信也科技为第二阵营,宜人金科等为第三阵营。 透过此次财报,金融科技行业整体上也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方面是通过对业务战略的转型调整,重构风控策略,增强风险管理;另一方是通过布局或引入AI大模型的最新技术,将其运用在各个业务场景中,实现降本增效。而在业务方向上,小微企业的融资帮扶成为各个金融科技企业的战略重点,并从国内向海外发展。 而在资本市场上,来咖智库也注意到,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动作频频,比如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等都宣布启动或加大了回购力度,以彰显对自身业务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陆金所、乐信则通过派发股息或现金分红的方式,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 当前,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已步入常态化阶段,在科技力的加持下,其业务模式也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助贷和金融软件服务商上,而是转向了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这些都成为金融科技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注解。 01 转型成效凸显,整体业绩稳中有升 从已发布年报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除了陆金所,其它公司在营收利润、放贷规模以及用户运营等各方面,2023年都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比如在营收利润方面,尽管陆金所年度营收在几家中规模最大,但是较去年还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奇富科技发展稳健,净利润规模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而乐信、宜人金科的营收、净利润则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 具体来看各家的财报,在2023年,陆金所实现营收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3财报:AI技术浓度拉满,小微业务双向奔赴
      评论
      举报
      电厂
      ·
      03-27

      电厂 | 分红440亿!中国平安的信心与底气

      图片 作者 商迪安 作为最具科技属性的综合金融巨头,中国平安在市场逆风中诠释了双轮驱动的战略势能。 3月21日,中国平安对外披露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9138亿元,同比增长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80亿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保持稳健,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09亿元。 中国平安在财报中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内经济运行及消费增长仍然面临挑战。面对外部市场压力、内部经营挑战及三年疫情递延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内部持续贯彻十六字经营方针以谋求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从整体业绩稳健度与综合收益率的提升,到寿险主业重回双位数增长、银行及科技等子版块的收入扩张,再到医疗养老战略的差异化赋能,中国平安在各个维度都不乏亮点。招商证券业也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过去一年,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超出预期,2024年也有望取得开门红。 图片 一年净赚857亿、分红440亿 具体来看,过去一年,作为中国平安业绩稳态增长的关键压舱石,寿险板块在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等影响下仍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在可比口径下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增长36%,其中,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约90%,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超40%。 如果基于最新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等假设,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约达成311亿元,而在渠道转型及队伍结构优化的推动下,寿险及健康险板块业务质量也持续提升,过去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副总经理郭晓涛在3月22日举办的年度业绩会上指出,经过"4渠道+3产品”的战略深入,平安保险代理人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
      电厂 | 分红440亿!中国平安的信心与底气
      评论
      举报
      电厂
      ·
      03-27

      电厂 | 分红440亿!中国平安的信心与底气

      图片 作者 商迪安 作为最具科技属性的综合金融巨头,中国平安在市场逆风中诠释了双轮驱动的战略势能。 3月21日,中国平安对外披露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9138亿元,同比增长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80亿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保持稳健,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09亿元。 中国平安在财报中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内经济运行及消费增长仍然面临挑战。面对外部市场压力、内部经营挑战及三年疫情递延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内部持续贯彻十六字经营方针以谋求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从整体业绩稳健度与综合收益率的提升,到寿险主业重回双位数增长、银行及科技等子版块的收入扩张,再到医疗养老战略的差异化赋能,中国平安在各个维度都不乏亮点。招商证券业也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过去一年,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超出预期,2024年也有望取得开门红。 图片 一年净赚857亿、分红440亿 具体来看,过去一年,作为中国平安业绩稳态增长的关键压舱石,寿险板块在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等影响下仍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在可比口径下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增长36%,其中,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约90%,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超40%。 如果基于最新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贴现率等假设,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约达成311亿元,而在渠道转型及队伍结构优化的推动下,寿险及健康险板块业务质量也持续提升,过去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副总经理郭晓涛在3月22日举办的年度业绩会上指出,经过"4渠道+3产品”的战略深入,平安保险代理人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
      电厂 | 分红440亿!中国平安的信心与底气
      评论
      举报
      楊明
      ·
      03-27
      评论
      举报
      钛媒体APP
      ·
      03-27

      周期变换中谋发展,中国平安加码布局,打造强劲增长引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首份A股上市险企年报出炉。 3月21日晚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布了2023年成绩单。 从数据层面,中国平安本次年报亮点颇多: 1、截至2023年末,中国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突破2.32亿,实现百强及三甲医院全覆盖,近64%客户享受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新业务价值超73%客户受益; 2、坚守金融主业,累计投入逾8.77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涵盖国家重大项目,护航国家战略。绿色投资及贷款规模显著,绿色保险保费收入稳步增长。此外,中国平安积极扶贫与产业振兴,累计投入资金逾千亿; 3、坚持“金融为民”,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落地生根。为百万小微企业主提供贷款支持,定制风险保障;为新市民骑手提供风险保障,助力创业无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54城,超8万人受益,让长者安享晚年; 4、面对自然灾害,中国平安快速响应,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完成赔付近29亿元,并驰援灾区,捐赠千万物资,传递中国平安温暖。 从商业思维层面来分析中国平安业务基本盘及未来成长韧性,中国平安本次的年报透露出三大特点: 1、寿险及健康险良好的数据表现,构成了中国平安未来业务成长支撑的基本盘; 2、在投资端,中国平安始终坚守稳健与战略长期性的原则,在深刻理解投资市场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注重平衡与多元化配置,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3、中国平安以深邃而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倾听未来的声音,持续布局医疗养老,为未来的增长增加筹码。 寿险健康险业绩耀眼,以行业领军地位凸显正向效应 图片来源:pexels 作为一家以保险起家的综合金融公司,对于中国平安的解读,保险版块是必答题,尤其是寿险及健康险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在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高达36.2%。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强劲增
      周期变换中谋发展,中国平安加码布局,打造强劲增长引擎
      评论
      举报
      新经济观察团
      ·
      03-27

      解构陆金所控股2023年报:大象已转身 复苏正当时

      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头部企业若旨在基业长青,势必要屡次穿越动荡和荆棘。 上世纪90年代初,IBM曾濒临破产边缘,亏损额一度创下美国工商业年度赤字历史之最。在舆论集体唱衰时,新领导者启动了大刀阔斧的自我改革,转变运营模式、向高价值业务转移等战略成效显著,几年内就将IBM拉回到财富头部阵营,成就了大象继续跳舞的神话。 跨越百年,对IBM这头“大象”来说,转型已植根于自身进化的血脉,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每一家企业积极进取的缩影。 在金融科技领域,陆金所控股就是一个激流中大象转身的鲜明案例。面对行业监管和市场环境纷繁变化,陆金所控股积极变革求变,经过艰难转型后于2023年完成模式调整,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在保持公司业绩稳健的同时,不断回馈股东及社会,彰显长期价值。 01 大象艰难转身,模式转型完成 据2023 年财报,陆金所控股年营收为 342.6 亿元,同比下滑 41.1%;全年净利润为 10.34 亿元,同比下滑 88.2%,看似并不亮眼。 但财报发出后,陆金所控股美股股价一改长期低迷,涨幅超45%,翌日港股又大涨20%。美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Emma Xu则将陆金所控股的目标价提升至5.22美元。 年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末,陆金所控股已完成了向100%担保模式过渡。2023年第四季度,其普惠新增贷款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夯实金融牌照的主体责任。 与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第三方增信方式不同,即平台负责筛选和推荐借款人给金融机构,并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借款人的债务提供担保,陆金所控股实行的 100%担保模式,是通过自家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相当于自己承担风险。 这条看似艰难的转型之路,却是
      解构陆金所控股2023年报:大象已转身 复苏正当时
      评论
      举报
      市值观察
      ·
      03-27

      中国平安凭什么穿越周期?

      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放眼全球金融史,打造一个综合金融集团,都是极为困难和罕见的。 从1988年起步,30多年坚定前行,中国平安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综合金融标杆,如今中国平安又迈向“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新高地。 这些变革都可以在刚刚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一窥端倪。可以说,2023年,就是中国平安战略蝶变的关键一年。 【蝶变生长】 3月底开始,上市公司陆续交出上一年度的业绩答卷。 中国平安于3月21日晚披露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137.89亿元,同比增长3.8%(调整后口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最核心的寿险及健康险、财险以及银行三大板块贡献了1409.13亿元的营运利润,寿险及健康险剔除一次性因素同比增长0.6%,体现出强大的韧性。 作为以寿险为基本盘的综合金融集团,观察内含价值这一指标要比收入和利润更加重要。因为寿险业务的收入与支出不同步,使得寿险公司的盈利存在滞后。 内含价值要通过净资产的增长和有效业务价值的增长来实现,而新业务价值(NBV)代表着保险企业新增的利润,决定了内含价值的成长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业务重回升势,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可比口径)新业务价值增长高达36.2%,代理人人均产能增速高达90%,这一成绩在业内“遥遥领先”,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新业务价值达成310.8亿元。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这得益于过去三年扎实的改革,营销模式、渠道模式的变革,效果十分显著。可以看出,最核心的寿险业务摒弃过往的人海战术,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而且,截至2023年年底,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超过7684亿元,合同服务边际可以近似理解为“利润水库”,它是未来利润释放的坚实基础。 这背后,离不开平安30多年笃定践行的综合金融战略,以及长期深耕大健康领域的助力。
      中国平安凭什么穿越周期?
      评论
      举报
      巴伦周刊
      ·
      03-26

      中国平安的“高分红”价值何以在低位?|公司观察

      2023年宏观经济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弱复苏态势,不确定性与风险挑战仍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市场主体底层信心亟待增强。在此情势之下,综合金融巨擘——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一份2023年度财报可谓是为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3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的2023年度财报显示:2023年平安整体业绩保持韧性增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65亿元,基本每股营运收益6.66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保持稳健,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09.13亿元,且中国平安拟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5元,加上中期派发的每股0.93元,全年股息达到了每股现金人民币2.43元,同比2022年增长0.4%。 从中国平安的2023年财报不难看出两个字:“韧性”,在当前整体预期偏弱的市场环境下,平安的这份财报彰显出了其作为金融行业中流砥柱本色,尤其是其大比例的高分红政策特别值得关注。《巴伦周刊》中文版注意到,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平安已经连续12年持续提高分红水平,总计超过3000亿元,现金分红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5%,平安方面表示有信心未来可维持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可以说,平安是在用自己的经营韧性为投资者极尽清晰地描绘着未来的发展图谱,让确定性和信心不再成为“奢侈品”。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中国平安稳健增长可预期的长期分红政策,在整个市场来看,非常难得,其不仅体现了一颗以投资者为本,愿意为投资者回馈的心,更加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平安长期稳健经营的基本面创造出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这植根于勇于创新和自我变革的寿险主业,在中国平安独特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商业模式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一切造就了这家极具“韧性”的综合金融巨擘的模样。 图片来源于网
      中国平安的“高分红”价值何以在低位?|公司观察
      评论
      举报
    • 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
      陆金所
      所属市场
      NYSE
      成立日期
      - -
      员工人数
      - -
      办公地址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
      联系传真
      - -
      公司概况
      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服务赋能机构。公司的使命是通过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并赋能机构合作伙伴使其能高效地触达和服务小微企业主,来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小微企业主包括法人实体的所有人和作为个体工商户经营业务的个体。小微企业主一般先后或同时拥有并运营多家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往往属同一或相关行业,且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公司提供融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主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与中国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许多已与公司合作超过3年。这些金融机构为公司赋能的贷款提供资金和增信服务,并提供其他产品以丰富公司正在创建的小微企业主生态圈。公司视自己为非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意即公司运用高端技术为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其获发牌照接受存款并提供贷款,但是由于依赖传统的线下业务惯例,其市场覆盖范围在若干方面受到限制)的交易赋能。赋能意即公司将金融机构与其原本无法触达的借款人连接起来,提供或安排增信服务发放贷款,并提供贷后服务(如催收服务)、增值服务及工具,使融资交易落地。通过公司线下到线上模式及遍布全国的直销团队,自2005年公司的业务开始以来,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分别为中国合计超过4.6百万名、5.9百万名及6.6百万名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赋能的贷款余额分别为人民币5,451亿元、人民币6,610亿元及人民币5,765亿元(829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贷款余额计,公司在服务小微企业主的中国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6%。
    • 分时
    • 5日
    最高
    4.20
    今开
    4.16
    量比
    0.84
    最低
    4.10
    昨收
    4.09
    换手率
    1.09%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