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Decode
解码Decode
个人简介:TMT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6关注
91粉丝
0主题
0勋章

SHEIN们需要做好商家的“生意搭子”

在今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跨境电商平台SHEIN再次陷入侵权风波。 4月5日,美国艺术家艾伦·吉安娜(Alan Giana)向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超快时尚巨头SHEIN“未经任何授权,在其网站上复制并展示了他的作品”,并利用算法与人工智能大规模剽窃艺术家、设计师的版权。 事实上,SHEIN深陷侵权风波并不是新鲜事儿。相关媒体报道,诉讼文件显示,SHEIN及其关联公司仅在美国就有大约100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而据半岛晨报报道,在面对产权诉讼时SHEIN曾“移花接木”:一边通过“独家经营协议”获取商家版权,一边又将风险转嫁给商家。 此前被Zara、H&M等全球品牌指控侵权时,SHEIN表示侵权商品是由商家自行设计,责任和赔偿应由商家承担,与SHEIN无关。 这仅仅是压在商家头上的一座大山。在社交媒体上,已有商家开始对于SHEIN的态度产生摇摆。原因是SHEIN将内卷压力传导至商家,启动“核价”机制,不断压价所致。 面对日益内卷的跨境电商,SHEIN是否应该理顺与供应商的关系,寻找良性竞争与合作共赢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充当商家的“生意搭子”呢? SHEIN侵权风波再起 有关服装界的版权问题,历来总是争议不断。 以快时尚起家的ZARA,因“拿来主义”多次遭遇败诉,只是屡陷抄袭风波却又屡教不改。 长期以来,Zara抄得明目张胆,奢侈品牌几乎被抄了个遍——自2015年以来,Zara被曝光的抄袭对象包括Balmain、Valentino、Celine、Yeezy等等。比如,丹麦服装品牌Rains在两项标志性设计上与ZARA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侵权之战,Rains指控Zara侵犯了其两个防水外套轮廓的外观设计。 与ZARA同为快时尚品牌的H&M,也常被抄袭恶名缠身。 此前不仅被认为抄袭了说唱歌手Yung Lean的品牌SadBoys,还因为擅自将街头艺
SHEIN们需要做好商家的“生意搭子”

谁在制造小米汽车?

发布即交付的小米汽车是雷军创业以来最冒险的产品,冒险到作为高材生的他一度在微博迷信:「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或许是感觉天命所归这种话带有很强的运气成分,最终还是删了这条。 天命所归不如奋身独步。 55岁的雷军仿佛又回到了小米初创时的亢奋状态,但与十几年前闯进手机行业不同,如今的小米已经不再标榜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反而更像一家制造业企业。 “为发烧而生”“互联网思维”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已经淡出了雷军的字典,取而代之的是“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以及“不搞高的硬件利润率”。 不过有一点仍旧没有变,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在上市初期产能都是小米的掣肘。 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和分析师们预测,小米今年会卖出去的汽车数量只有9-10万辆。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产能受限,一期工厂只有15万辆/年,确实造不出更多。 所有人都在期待小米产能提速,包括SU7的供应商。 谁在受益? 今年1月,小米特意发了一条辟谣微博。大意是关注到网上一张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片,发现其中至少50%完全错误。“对此漏洞百出的信息汇总,以及对公众、投资者带来的误导,我们深感不解。特此澄清。” 后来证明网传图片实际上是证券软件公司所谓的“研究成果”,目的是带动主题炒作,类似“特斯拉概念股”“华为概念股”的套路。 那时小米汽车还未发布,想蹭热度是有操作空间的。现在就不行了,“含米量”更高的供应商名单已经有了。 前不久,交银国际就基于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梳理了一下主要供应商。 这份名单有两个特征,一是除了电池、底盘和摄像头外,小米在每个环节都基本只挑选了一家供应商,原因或为订单量和供应链成熟度还都不够,还没有办法在汽车供应链上培养二供、三供;二是小米在国产供应链可以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国产供应商或小米之前投资的汽车产业链公司。 核心技术1:超级电机 小米一共披露了两款电机,已经量产上车的V6和
谁在制造小米汽车?

比亚迪的阳谋:荣耀版与它的特殊使命

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打响了本年价格战的第一枪,除了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的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各车型荣耀版均有1-5万元不等的降幅,随后引发了一连串的车企大乱斗。 同行们如临大敌,比亚迪却笑着数钱。上市一周,秦Plus DMi、驱逐舰05销量同比大增763%和1149%。 其实去年比亚迪已经借冠军版车型搞过一次价格战,但那次是以跟随者的姿态。2023年6月宋Plus冠军版推出时,长城枭龙/枭龙MAX、吉利银河L7和长安深蓝S7等友商竞品均已出牌。 而今年荣耀版的秦、汉、唐、宋、元等主力车型,在短短两周内迅速完成调价,不仅是行业首个出牌的厂商,还将主销车型进一步下探到7万+价格带,目标再明显不过——进一步出清合资燃油车。 这也是市场上一轮的主要认知,而随着时间进入4月,以及DM5.0将要发布,市场也幡然醒悟,比亚迪的降价其实另有所图: 借“以价换量”快速出清合资油车份额后,给2024新品大年的后续新款车型拉开价格带空间,才是真正所指。 荣耀版“抬轿子” 先确定一个大前提:比亚迪今年的荣耀版车型本质上是上一轮产品周期的尾声。 比亚迪2021年推出第四代DM-i系列车型,2022年未进行改款,2023年的冠军版和今年的荣耀版同样是改款,也就是当年新款而非换代,其中插混版车型仍基于DM-i(DM4.0)架构,并非2024年主力新品周期产品。 而外界传闻首款DM5.0车型秦L将于4月上市,意味着比亚迪的新品周期即将到来,原有搭载DM-i的插混车型将逐步迭代至DM5.0系统,如只差官宣的秦L和海豹06,以及宋、唐、汉、驱逐舰等现款插混车型也大概率会升级。 在此情况下,比亚迪2月打响的这波价格战,其目的就不仅仅是荣耀版车型带来的短期销量提升,而是为新品周期“抬轿子”——更好的销量及单车利润持续性。 以秦系列为例,这一代秦Plus车型自2021年上市来便不断调整指导价
比亚迪的阳谋:荣耀版与它的特殊使命

李彦宏给AI开发者搭了一把梯子

1725年,法国的纺织工人Basile Bouchon发明了一种织布机,可以根据送入的穿孔卡片指令编织图案。打孔的是“1”,没有打孔是“0”。这几乎是最早出现的二进制代码,虽然此后执行的机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代码的基本构建块却就此延续了下来。 三百年后,编程已成为改变世界的无形力量。今天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办公室的自动化系统甚至工厂的智能制造,它无处不在。 但AI浪潮的席卷速度,不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场技术革命,也让编程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按照李彦宏的说法,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开发者这个群体。 而在这背后,是百模大战后徐徐铺开的AI原生应用建设,以及在这关键的赛道上,中国企业已经率先站上了起跑线。 AI原生应用开发,没那么复杂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展出超过600门的编程语言。从语法简单只有32个keywords的C语言,到以但丁《地狱》中第八层地狱命名的Malbolge(第一个程序花了两年时间才被写出来)。 但无论是哪种编程语言,开发者想要创建程序就要敲下海量的代码。随着代码量越来越大,程序开发工作也变得无比繁杂。 例如Windows 95只有1500万行,Windows XP为3500万行,而目前程序员写出来的最大软件是Google在线服务,大概是20亿行代码,大概是一名程序员正常发量的13000倍。 而当前正值移动互联网转向AI时代,按照李彦宏的观点,AI时代需要100万量级的原生应用,趋近2021年手机App总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参考支付宝仅2019年一年就增加了4亿行代码(相当于80个魔兽世界)的话,AI原生应用需要程序员敲下的代码量可想而知。 而且AI原生应用在逻辑上完全不同于Native App,需要以AI为出发点,将AI作为核心驱动力,重新设计和构建应用。 不久前,一位开发者在论坛上发布了一则AI原生应用速通指南,虽然开发流程只有5条,但对于开发
李彦宏给AI开发者搭了一把梯子

小家电出海指南:内练产品,外扩渠道

过去几年,小家电的日子并不好过。高光时刻被定格在2020年上半年,在家电市场同比下降14.13%的情况下,小家电却以线上780亿元的零售额,同比上涨12.4%。 但自那以后,小家电就开启了连续三年的下坡路,一路从小红书的“精致生活”沦为二手平台的“闲鱼之王”。 到2023年1-9月,小家电整体零售额仅剩388.6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线上同比降9.9%,线下同比降8.9%。 在国内消费趋弱内卷严重的环境下,迈向海外就成了小家电维持增长的必要举措。 在这个过程中,代表着环境电器、厨房小家电与清洁电器三大方向的Vesync、小熊电器、石头科技三家公司,在出海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虽然所属的细分行业不同,但是在其出海成功的背后有着共性原因: 从产品层面打造爆款入局后横向铺开多SKU,在渠道上通过线上亚马逊渠道进入市场后发展兴趣电商与线下渠道。 总结下来就是八个字——内练产品,外扩渠道。 产品:爆款入局,多产品扩张 复盘小家电在国内的走红史,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颜值经济的胜利,背后对供应链和爆款法则的灵活利用,也是必备的先决条件。 依托这套打法,小家电在国内极度内卷的产业环境中,逐渐摸索出一种满足“小需求”的突围能力。 “小需求”一旦被满足,在最初可能意味着成功开拓出一个新品类,像2017年九阳与摩飞推出的便携式榨汁机,甚至更早时候小熊电器推出的酸奶机,皆是如此。 到后来,这种“小需求”越来越难挖掘,厂家就不得不在存量需求上做文章,这其中免不了过度开发,比如纯米为一款电饭煲开发了3000种加热方案,用户一键扫描识别米种,由电饭煲智能给出最佳加热方案,但有的家庭可能一年也不会换大米的牌子。 不过,这种敢想敢干的能力也使得小家电品牌在做海外市场时,更关注能满足哪些细节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加入到产品本土化当中。 比如Cosori空气炸锅针对欧美人食用油炸肉类的习惯,开发了精准控制温度曲
小家电出海指南:内练产品,外扩渠道

折叠屏手机的2024:减重与升维

从2019年三星发布Galaxy Fold算起,折叠屏手机已经走过了四年。但在销量上,折叠屏依旧是一个小众细分赛道,2023出货量预估1590万部,市场份额仅占1.4%。 惨淡的销量成为折叠屏被看空的直接依据,尽管这些人忽视了过去四年的逆势快速增长。 作为Android手机阵营最昂贵也是最激进的一次冒险,过去四年里不仅“华米OV”先后下场,谷歌也于去年加入,甚至“非洲之王”传音也推出了折叠屏产品。 随着新品越来越多,折叠屏手机也逐渐找到节奏,机身轻薄化、价格亲民化以及更符合折叠屏的产品创新开始出现,都在奠定折叠屏手机被更多人接受的基础。 但问题是,没有人能给折叠屏进入大众市场一个准确的时间表。也就意味着,折叠屏在跃过安全线之前,仍需要黑暗中一边摸索一边等待黎明。 折叠屏如何“热辣滚烫”? 几乎所有推出折叠屏产品的厂商,都在产品迭代上将“减重”视为最大优化之一。 作为对比,重量为240g的iPhone 14 Pro Max喜提“半斤机”称号,而同年发布的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重量高达311g,重的不是一星半点。 艾瑞咨询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用户硬件诸多痛点中,“整机沉,持握易累”被选择最多,达到了22.2%。 可见,都2024年了用户仍在期待折叠屏来一次“热辣滚烫”。 好消息是,从核心规格参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折叠屏手机的确在努力,而且效果显著: 2021年至2023年Q3,市场上横向折叠屏手机的平均厚度由15.1mm减薄到了11.1mm,平均重量由289.2g精进到了252.8g。 但折叠屏手机的内部结构及零部件要比直板机复杂得多,轻1g薄1mm都比后者要难得多。想要实现极致的轻薄,必须从整机设计、基础材料到制作工艺全面突破,才能打破折叠屏厚重的掣肘。 刚刚发布的vivo X Fold 3,折叠厚度已经做到
折叠屏手机的2024:减重与升维

在拼多多,看见“品质烟火气”

这一届年轻人开始流行“反向消费”模式,不再轻易为高昂的品牌溢价买单,转而追求“平替”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反而是另一种的消费升级模式,在精打细算的同时,追求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正如日本学者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写道:“人们追求的是能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而不是耗费人生和时间的消费。” 在这股“反向消费”的潮流里,拼多多成了用户的心头好,无论是打工人,还是退休的大爷大妈,亦或是小镇青年,一个个梦想中的乌托邦,通过拼多多变成了现实。 这一趋势,在拼多多的业绩上也有了直接体现。拼多多最新财报显示,集团2023年全年营收为2476亿元,同比增长90%,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600.265亿元,同比增长90%。 毛孩子的乌托邦 此前在大厂工作的小杨,基本很难按时下班。从体检报告来看,严重的不规律作息,身体已垂垂暮年。去年被优化后,小杨看着家里两只委屈巴巴的毛孩子,决定gap(间休)一年,调整身体状态的同时,多陪陪毛孩子。 但是不上班就要面临收入骤减的情况,小杨将公司给的赔偿金严格分配,来支撑自己与毛孩子的生活。本来以为要一块过上消费降级的生活,但调慢了生活节奏的小杨,却感受到了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的美好。 去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通过“单件立减”“天天折扣”等活动,以双重补贴福利圈粉了小杨。仅在宠物用品领域,就有超过100个宠物粮、宠物用品等品牌参加了百亿补贴和多人团活动,比如素力高、欧恩焙、K9 natural、法米娜、百利、巅峰、海洋之星等品牌。 在拼多多上购买的宠物吃玩穿用品 她提前做好功课后,一次性囤够了毛孩子们的大牌狗粮、零售、白菜价的玩具等等。正是拼多多每天都会推出多个限时秒杀活动,毛孩子们的吃喝用穿,甚至比之前还要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拼多多天天都是“双11价”,更重要的是,质量过关,所以小杨每次给毛孩子们采购时,都会顺带多买一些狗粮、垫子,不
在拼多多,看见“品质烟火气”

有多少人想和AI谈一场“电子恋爱”

孤独是一种状态与感受,看起来无法量化,也无法被彻底满足,于是人类会尝试寻求科技的帮助,找寻寄托——一如电影《Her》里的Samantha。 《Her》上映十年后,剧中情节如今已在现实社会上演。 2023年,一名男子闯进Character.AI创始人沙泽尔的院子,手中攥着一块写着“释放waifus”字样的白板。 waifus是Character.AI平台上的一个人设来自色情漫画女主角的定制聊天机器人,该男子经常会和waifus一连写数个小时的“爱情小作文”,直到沙泽尔给waifus添加了一个阻拦色情内容的过滤器。 类似的魔幻情节还发生在Reddit上。一位用户迷上了论坛上一位名叫克劳蒂亚的黑发美女,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克劳蒂亚”其实是两个计算机专业学生鼓捣出来的“恶作剧”,目的是想看看AI美女能否骗到人。 对于和AI谈恋爱这种事,在中国还发生过一个拙劣版本——2020年全网热议的“假靳东”事件:家住江西、年过六旬的黄阿姨,一登录短视频平台,这个用AI合成的虚拟靳东就会对她嘘寒问暖,甚至许诺给她一套房子和100万。 事实证明,无论渣像素的假靳东还是高清的“克劳蒂亚”,都没有逃过群众雪亮的眼睛,但令人后怕的是,随着技术发展,没准有一天杀猪盘都会AI化。尤其是,当AI开始以情感陪伴为落地场景后。 人性的空子 2013年上线的《黑镜》第二季中,有一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利用意外身亡的男友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大量数据,重塑了一个模拟男友人格的AI。 短片中的人造人几乎还原了男主人公生前最美好的一面,温柔体贴幽默绅士。但爱就是爱,存不下虚伪与替代,也经不起任何推敲。所以最后,他和那些照片一样,留在了阁楼。 与《黑镜》的故事类似,2015年Eugenia Kuyda为了纪念自己死去的挚友,利用自己在科技领域的背景,根据挚友生前留下的痕迹,搜集共计三千万余条信息生成了一个数据库,创造了一
有多少人想和AI谈一场“电子恋爱”

戳破一个阴谋论:直播电商其实做大了实体经济的蛋糕

在直播电商挤压实体经济这股谬论歪风吹起来之前,为线下店铺利润不理想“背锅”的其实是传统的货架电商。后来消费者们慢慢发现年年上涨的地租才是线下商铺最大的“赢家”时,相信“一铺养三代”的房东们也就结束了“躺赚”。 换到当下的舆论场也是一样的道理,直播电商顶了货架电商的“锅”。只不过,因为极少数超头主播引发的舆论危机,将直播电商平台上大量来自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埋头苦干的中小商家卷了进来,着实有点冤枉。 当然,舆论的争议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电商真的分走了原本属于实体经济的蛋糕吗? 为什么说直播电商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去年“双十一”刚开始没多久,一条“直播电商将在杭州被关停”的谣言就迅速发酵。杭州官方火速出面辟谣,才没有让舆论愈演愈烈。 而一条假之又假的谣言,之所以能引发关注,说到底还是这些年电商与线下商业之间的争议始终牵动广大消费者的神经。 不久前,广东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财经郎眼》专门做了一期内容,邀请学术界、产业界的嘉宾和消费者一起,探讨直播电商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节目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直播电商就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并且能助力做大实体经济这块大“蛋糕”。 直播电商是在“脱实向虚”吗?首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分解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分别是什么。 他指出,过去人们狭义的理解实体经济就是制造业,其实一切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部门都是实体经济。也就是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线下商铺是实体经济,仓储物流是实体经济,直播电商同样是实体经济。 并非所有跟互联网沾边的就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更多指向类似股市里的雪球产品等庞氏金融游戏,这类依靠资金空转却不创造实际价值的行业。 顺着这个思路再去看直播电商、AR、VR、云计算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披着数字外衣的“现代服务业”。换言之,它们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如果把视角聚焦到
戳破一个阴谋论:直播电商其实做大了实体经济的蛋糕

车企自研电池,就能打破控制权“魔咒”了?

毫不夸张的说,新能源车企的半条命是动力电池给的。(理想的半条命是油箱给的) 仅从成本占比来看,虽然发动机和电池都是成本大项,但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占比约21.4%,而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能达到39.4%。 不过对车企来说,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燃油车时代的致胜法则是发动机由车企拥有,不存在被上游卡脖子的说法。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核心的电池不仅成本更高,而且自己还说了不算。 电池行业的高集中度,导致整车厂的电池供应被少数几家企业控制。2023年中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CR5分别达到87.3%和61%,剔除比亚迪后,电池行业前四份额60.1%,新能源汽车行业前四份额26.1%。 其中,宁德时代又是绝对的头部企业,供应了特斯拉、理想、问界、蔚来、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企业一半以上的动力电池。2019-2022年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之后略微下滑至去年的43.1%。 为了打破这种控制,车企自研电池就是一个必选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家国产车企开始自研电池。其中除了零跑、岚图等少数车企在自研之余选择外采电芯,比亚迪、广汽、上汽、吉利、长城、蔚来等多数车企,均选择了从0到1的全产业链布局,比亚迪、广汽等巨头甚至还布局了上游原材料领域。 那么问题来了,新能源车企撸起袖子搞电池自研,就能打破控制权“魔咒”了吗? 为什么自研? 马斯克提出过一个 “**指数”:用零件的价格除以这个零件所需原材料的成本。数字越大,代表这个零件 “越**”,要么中间环节太多,要么制造效率太低。 2007年,马斯克查询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电池材料价格后,算出电池的 “**指数” 是7:当时每kW·h电池的锂、钴、镍等材料成本只有82美元,但锂电池售价却超过600美元。 于是给电池降本就成了特斯拉的第一要务,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自研电池的行列,首要目标也是降本。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经历爆发期后价格战
车企自研电池,就能打破控制权“魔咒”了?

被高估的萝卜快跑和失策的李彦宏

今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李彦宏发了一条在旧金山体验Waymo的朋友圈。体验完没多久,国内就传来了萝卜快跑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及白沙洲大桥的消息。 几乎无缝衔接的两件事,很难不让人怀疑李彦宏这条朋友圈的公关嫌疑,甚至还有些秀肌肉的意味隐藏其中。 2023年下半年,Waymo和通用旗下Cruise的无人出租车,拿到了在旧金山地区开展收费运营服务的牌照,但仅仅三个月,Cruise的无人出租车就因熄火、撞上消防车、堵住救护车、拖行行人等多起事故,被暂时取消运营资质。 美国同行水深火热时,李彦宏特意去体验无人出租车,多少有些耀武扬威的意思。按照百度官方的说法,萝卜快跑已经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超过500万次。仅在去年第四季度,服务单数就已经达到83.9万。 但这并不是百度本来的预期。三年前,李彦宏曾预测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会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理由是当单日服务订单迈过5000万,Robotaxi的成本将会低于普通快车的服务均价,有机会实现常态化盈利。 而两年多时间过去,萝卜快跑的总订单量才只有500万,落差不可谓不明显。 当时有媒体给百度算了一笔账,假设日订单量等于用户数,按照上述规划1辆车对应1000人,要达到日服务订单5000万起码需要5万辆车,车辆成本约为240亿元。 可根据公开资料,百度目前在中国大约运营着800辆无人出租车,2022年宣布的成本价25万的无人车RT-6,据悉接下来两年的投放量为4000辆。 这意味着,萝卜快跑在实现真正大规模运营、收费和赚钱之前,它还需要更多投入,而至于李彦宏预测的2025年,至少目前来看很难是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表。 不是Robotaxi不努力 2022年后Robotaxi的失宠,本质上是资本耐心消耗殆尽的一种体现。 2018年时,摩根士丹利给Waymo的估值高达1750亿美元,而目前已下滑至大约300亿美元。反观国内,2019年时自动
被高估的萝卜快跑和失策的李彦宏

大模型赚钱,李彦宏无新招

百度交出了一份不太令资本市场满意的财报。 2月28日,百度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成绩单。财报显示,百度2023年总营收达1345.98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速达39%;四季度营收349.51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元,同比增长5.67%,而净利润77.5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4%。 但对于这份还算合格的成绩单,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财报公布后,百度的美股、港股股价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美股方面,截至2月28日收盘,百度(BIDU)股价跌8.05%;港股方面,截至2月29日收盘,百度集团-SW(9888.HK)股价跌6.61%。 原因并不难找。百度虽然在财报中刻意强调Q4营收达84亿元的智能云业务中,有6.6亿是由大模型带来的增长,但在核心业务(在线营销)上,AI并没有给百度带来利好。 2023年12月,百度App的月活达6.67亿,同比增长了3%。但这个数字基本与去年Q3(6.63亿)持平,却不及去年Q2(6.77亿);尽管百度表示文心大模型重构后的广告系统为百度带来数亿元增量收入,但192亿元的在线营销收入,相较于前两季度的197亿元(Q3)和196亿元(Q2),仍然略有下滑。 这意味着,百度过去一年在C端上线的各种AI功能并未获得用户青睐。 百度赚钱,全靠抠门 进一步剖析财报,可以看到虽然百度在AI层面的投入很多,几乎涉及到每一条业务线,但真正赚钱的业务,还是广告。 2023年全年在线营销收入751亿元,四季度在线营销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6.4%。尤其是高毛利率的托管页广告,占比回落到51%,环比降低2%。 这一数据低于平均水平。《2023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互联网营销市场规模预计为6750亿元,较2022年增长9.76%。不难看出,作为营收支柱,百度广告收入增长乏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短视
大模型赚钱,李彦宏无新招

淘宝直播下场做MCN,要和B站、小红书抢主播?

淘宝将开年后的第一个大动作,留给了直播业务。 2月20日,淘天集团发布了一份“江湖招募令”,宣布成立一家新的直播电商公司,为有意入淘开播的明星、KOL、MCN机构提供全托管运营服务。 所谓全托管,即帮助他们实现账号冷启动、全周期规划、商务对接、官方盘货、营销策划,乃至提供财务管理和场地支持等深度服务。全程由淘天直播运营团队操盘,提供保底或者分润两种合作模式。 淘宝官方表示,新公司将为刚入淘的主播提供为期半年的服务,“新手养成期”过后,主播、机构适应平台规则玩法,即可自己组建团队,或者签约其他MCN机构。 重点是,新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招募新主播为主要目标。无独有偶,此前业内也曾流传京东为招聘主播而降低门槛,不考核GMV和毛利。 但与京东相比,淘宝的目标对象十分明确。海报上用加粗红色字体格外醒目的写着——明星&头部KOL。 一场以主播为中心的内容争夺战悄然开打。 淘宝补课 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淘宝是直播电商祖师爷,但主动权并不在它手里。 作为一个非内容平台,雪梨、薇娅和李佳琦的出现有时势之功,更多是低价资源的疯狂堆砌。换言之,他们有代表性但不可轻易复制。 所以2018年抖音快手在直播电商迅速崛起后,淘宝就变成超巨主播的阵地之一,典型如“一姐”薇娅的谦寻文化,很早就开始淘宝直播、抖音双平台运作。 从单一平台走向多平台,几乎是所有超巨主播秘而不宣的行业默契。而这也恰恰是后来TVB、张兰、罗永浩、东方甄选、vivi王婉霏、一栗小莎子等多位头部主播入淘的直接原因。 只不过,淘宝从祖师爷沦为备胎,心里大概是不好受的。但即便难受,也要不断地邀请新主播加入,因为综合电商流量遭遇天花板,撑起增量大旗的只有直播电商。 与传统电商靠电商渗透率和人均消费增长来驱动增量不同,直播电商自生增量来源于更多的观众,以及更多的客户为非计划需求买单。 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人均使用时长,
淘宝直播下场做MCN,要和B站、小红书抢主播?

比亚迪挥刀,砍向10万以下合资车

比亚迪又降价了。这一次是秦PLUS和驱逐舰05的荣耀版,价格下探到7.98万元起。 月初的时候,网上还爆出了“秦PLUS DM-i 6.98万元起”的流言,惹得比亚迪快速下场辟谣。但是不可否认,从2023年初的跌破10万到如今进入7字头,比亚迪这套降价刀法,用得越来越溜。 而目的也很明显,牺牲小我、遏制大敌。 2023年的轿车销量排行榜上,虽然比亚迪凭借两款车型进入前五,但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仍是没有逾越的大山。 好在销量上没打过,增速上实现了碾压。所以,对比亚迪而言,趁着合资车衰退,用不断降价的秦PLUS DM-i加速出清,不失为一条良策。 搞技术的人,打起价格战来也是不含糊。而从比亚迪对传言“6.98万元起”的态度看,7.98万也许就是秦PLUS DM-i的底线了。毕竟合资车要打,但自己的日子也要过。 如何把价格打下来? 距离秦PLUS DM-i上一次降价仅过去2个月。 去年11月,为了年底冲量比亚迪开启了一轮限时降价。秦PLUS DM-i降价1万元至8.98万元起,宋Pro DM-i、汉DM、唐DM等主销车型优惠幅度也有8000到15000不等。 剥开这颗降价“蜜糖”后,比亚迪Q4直接比Q3多卖了12万辆,最终实现了2023年300万辆的目标。 降价一直是车企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杀器,但频繁降价也是大忌,为此特斯拉还借用第一性原理反复强调“按成本定价”。 特斯拉在中国的数次调价,基本离不开其零部件国产化的大背景。渤海证券曾测算,中国本地化零部件成本比国外低10%-20%。比如2020年特斯拉将三元电池替换成磷酸铁锂电池,少了镍等贵金属后,成本直接降低20%左右。 与特斯拉不同的是,比亚迪虽然也是在零部件上下刀,但砍向的是利润而非成本。 比亚迪宣布降价后不久,就有博主指出,比亚迪这一波降价的底气源自牺牲了A级市场的所有零部件利润,为的是保住整车成本,进而抢占合资市场。 但
比亚迪挥刀,砍向10万以下合资车

这个春节,腾讯和网易拼了

每一年的腾讯年会,照例马化腾都要点评一下各个业务线。这种轻松愉快的场合,通常不会出现严肃的声音,但今年在谈到游戏业务时,小马哥却一反常态。 “过去一年,我们受到了很大挑战,新生代游戏公司层出不穷,从玩法类到内容类的转变,我们一时无所适从,友商不断产出新品,我们就好像毫无建树的感觉——我们也推出了新品,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这段听上去更像批评的点评,对象可能是腾讯刚刚上线的派对游戏《元梦之星》,而小马哥接下来的话更说明问题。 “它(元梦之星)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款游戏,还具有偏社交的成分,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大本营阵地,肯定要全力以赴,而且要求所有业务结合,探索共同发展。” 如此措辞严厉的将一款游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腾讯身上并不多见。在拿下“吃鸡大战”的关键一役后,腾讯只在《原神》上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 那么,这次令小马哥忧患意识爆发的游戏,究竟什么来头? “农村包围城市” 网易2022年5月上线的休闲游戏《蛋仔派对》,并没有一个如《元梦之星》般的梦幻开局。 作为一款冷启动游戏,《蛋仔派对》在上线后一直不温不火,直到7个月后才开始爆发。 跟踪、研究游戏竞品营销情报数据的DataEye,此前对《蛋仔派对》的突然起量做过一番深刻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除疫情防控、企业买量、品牌联动等因素外,短视频和直播渠道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玩家发布在抖音快手B站的原生视频成为导火线,爆量后继续品牌联动+效果型达人,特别是直播场数的持续增长,最终将《蛋仔派对》打造成一款现象级游戏。 类似的准现象级游戏,其实网易过去几年做过不少,在SLG游戏《率土之滨》、二次元卡牌《阴阳师》与非对称对抗游戏《第五人格》等一系列小众爆款身上,都能看到《蛋仔派对》的影子: 先靠观赏性高的美工和独特的IP运营吸引用户,再用中短视频平台的宣发和游戏后市场的社区创造粘性。 过去几年,凭借这套打法,网易总能在巨头的阴影
这个春节,腾讯和网易拼了

美团架构调整,或将影响本地生活战略推进

2月2日,美团CEO王兴通过内部邮件宣布,美团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此次调整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对核心本地商业多项业务进行了重大整合,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平台等进行整合,共同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而大众点评、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将由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负责。其他组织保持不变。 美团上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架构调整还是2017年,当年12月美团到店事业群成立,由张川担任负责人至今。之后美团一直是到家、到店两大事业群并行:到店按照消费场景划分,聚焦团购模式;到家则将餐饮外卖、闪购等作为核心业务。 外界将美团本次的调整视为对竞争态势的一种防御措施升级,尤其针对抖音。 海通国际研报数据预计,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总交易额)将达2000亿元,约是美团的三分之一,这一数据中绝大部分由到店完成。据媒体报道,这一数字超出了美团内部预期。 张川曾在新年伊始发布了一封长达4200字、措辞严厉的内部公开信,信中关于战役、战争的字眼出现了不下10次。张川提醒美团员工:“这不是短期战争,而是一场残酷并且煎熬的堑壕战。” 但一个月后,张川就被调离到店事业群,凸显出美团决策层或者说王兴急于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来迎战抖音的入侵。 美团寄望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更有效率的决策落地。首先是将到家和到店事业群整合,在36kr的报道中,一位接近美团的知情人士表示,团购与外卖在供给侧重合度较高,内部也一直试图推动到店与到家业务的协同。 其次是为了王莆中更好的调动资源,提升组织效率,此次王兴还将美团平台与基础研发两大中台部门划为他负责,此前这两大平台的负责人S-team成员,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以及美团副总裁韩建都将向王莆中汇报。 过去一年,美团到店业务频繁的战略调整显示出,应对抖音的竞争必须转防御为进攻。 去年2月,美团上线了“特价团购”对标抖音的“特惠团购”;去年7月,美团正式为
美团架构调整,或将影响本地生活战略推进

一场年会,董小姐上了三次热搜

1月28日,格力举办了一场近5个小时堪比春晚的年会。 有近三万人在现场,请来了央视、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无论规模还是声势都比上一次2018年的“梦想盛典”,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大张旗鼓的年会背后,是格力收获了历史最好的经营数据:2050亿元营收、270亿元利润、176亿元纳税——均为历史新高,还有近5年格力电器平均超过140亿元的分红。 但让董小姐登上热搜的却不是这些数字,而是“多发2亿年终奖”、“年会带货60亿”和“我妈就是董明珠”。尤其最后一个,险些又把格力送上风口浪尖。 1954年生人的董明珠,今年刚好70岁。很难想象,一个在大众印象里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仍然冲在企业第一线,还能如此频繁登上热搜。 70岁董明珠,自带流量 董小姐的营销天赋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平生光靠狠人狠话就替格力省下不少广告费。但这次的热搜里,也有格力员工的贡献。 “我妈就是董明珠”的梗,出自格力年会的一个快板说书节目。通篇来看,作为一家企业自己办的晚会,在员工自己编排表演的节目中吹捧老板本无可厚非。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舆论,实属董小姐个人的流量体质和高话题性。以至于有大V调侃,朱江洪时代格力还是一家国企,董事长有退休制,谁敢在年会上脱口而出我妈就是董明珠? 于是这个原本就有断章取义之嫌的热搜很快就被“董明珠宣布将多发2亿年终奖”替了下去。 本是企业慷慨解囊,但在社交媒体上却演变成了一轮新舆情。 起初,有自称格力前员工的网友透露,这2亿年终奖就是“等价手机和家电”。还有人说,往年过年格力的年终奖由“奖金+积分内购”构成。“主要是发虚拟福利券到员工账户,用于购买格力电器产品。” 甚至在微信群广为流传的一段疑似格力在职员工的聊天记录显示,格力今年发放了4500积分年终奖(1元1分),虽然比往年多,但积分商城的货物价格却翻倍了。该员工使用4000分兑换的一台波轮洗衣机,淘宝售价仅700元。 “积分
一场年会,董小姐上了三次热搜

新能源MPV的路线之争,商务还是家用?

对于国人汽车消费这件事,小鹏总裁王凤英曾有一个观点:“中国汽车用户的消费非常独特,这个独特就是面子,不管是SUV还是轿车,买大不买小。” 不知道小鹏是不是受上述观点影响,才决定开发小鹏X9,但理想MEGA肯定是的。 2015年理想成立之初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研发只有两个座位的SEV,后来因政策问题放弃了;另一个就是针对中国家庭开发六座SUV。 靠着对大车的研究,理想从排名靠后的差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活成了典范。并且一直延续到即将发布的理想MEGA,一台更大的纯电MPV。 而蔚来的MPV虽然目前只有只言片语的消息,但李斌明确表示过MPV车型已经立项,基于蔚来NT3.0平台。 促使“蔚小理”齐聚MPV市场的原因可能没有多复杂,这块小众市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MPV市场销量达到109.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9%。 巨大的增长诱惑招来的不止新势力。负责埃尔法系列研发、生产的丰田高管去年9月接受日媒采访时说自己深感危机,纯电MPV有可能 “在中国一下子普及”,他甚至暗示未来纯电动埃尔法车型可能首先在中国上市。 以前拉货多过拉人的面包车,怎么就一跃成为香饽饽了? 为什么是MPV? MPV在中国的高光时刻发生在2016年,在中低端产品供给大量增加和汽车下乡的双重影响下,销量达到255万辆,市场份额达10.5%。 但当时的热销车型主要是包括五菱宏光S、宝骏730、东风风光330、长安欧诺和威旺M20/M30/M35等中低端产品,主要用途多为客货两用,兼顾载人和拉货。 2017年开始,随着中低端MPV逐渐向大众化SUV切换,MPV市场逐步滑坡,销量连降4年,到2022年销量已跌至历史新低的96万辆,市场份额仅剩4.1%。 传统燃油车型的颓势并在2023年停止。去年前三季度纯燃油MPV销量同比下降11%。而新能源MPV却异军突起。 乘联会数据显示,
新能源MPV的路线之争,商务还是家用?

百度和新浪推出的回帖机器人,被网友骂成了“弱智AI”

如今微博上被@最多的人是谁?可能是很多人都没听过的一个互联网科技博主,叫做@评论罗伯特。 其实它是一个以用户身份活跃在微博评论区的AI,只要发布10字以上的原创微博或@评论罗伯特 ,就有机会得到它的回复。 但@评论罗伯特的出圈不是因为勤奋,而是习惯性的“胡说八道”,甚至有一个@罗伯特受害者联盟的账号定期更新不堪骚扰的用户投稿。 互联网世界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如今将“狗”换成AI,一点也不违和。 有认真求助的微博网友就被罗伯特调戏了。网友说自己有份940多页的英文文件,想找人帮忙翻译,结果罗伯特说可以帮忙看看。 而这位博主还真把罗伯特当成了真人,把文档链接发给了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你以为只有微博用户欢乐多,其实百度贴吧也有一位罗伯特的“同道中人”——贴吧包打听。 “贴吧包打听”是百度贴吧推出的回帖机器人,专门为贴吧用户答疑解惑,相当于AI版的百度知道。但与文心一言比起来,这个包打听简直就是给百度抹黑的。 在疾地大乱斗吧里,包打听一本正经的回答碧昂丝不是大猩猩,而是黑猩猩。 在网友求助拯救者哪个配置好的问题下面,包打听也出现了明显的答非所问。 而在此前的合金装备吧里,包打听还有过将游戏“杀人”理解为真实杀人的回答,不过目前已经搜索不到了。 从包打听有问题的回答来看,很多时候都是不相关且理解错误,有网友就给出了一种贴切但很恶心的形容↓↓↓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百度故意的,原因在于包打听总瞎扯,倒逼大家不得不去回复正确答案。 关于这一点可能是平台希望看到的,一个错误答案可以创造多个高质量回答,而这些高质量答案就能成为用于AI训练的优质语料。 但这种方式对用户体验的损害是肉眼可见的,在贴吧很多用户对包打听这种容易引发误解的胡乱回答都很排斥。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早前也有用户反映包打听的回答是从知乎上
百度和新浪推出的回帖机器人,被网友骂成了“弱智AI”

华为凭什么一年能建10万超充桩?

去年3月,华为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等多家单位发布了一个《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5)》。 现在来看,华为这篇探讨高压快充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报告,多少有些给自家超充业务铺路的意味。 9个月后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终于放了大招:2024年底前提供10万台以上全液冷超充设备,70万+公共充电枪,覆盖全国340座城市,并建设4500座以上高速超充站。 要知道华为液冷超充桩去年10月才下线,目前覆盖场站仅有300+,对应小几千个充电枪。而且此前市场预期是2024年建成1万台,这10倍的增长着实震惊了业界。 作为对比,中国充电桩数量第一的蔚来,截至到2023年年底累计建成20455根,其中超充桩只有9300根;宝马和奔驰成立的合资公司,计划2026年前在中国建设大约七千根超充桩;全球第一的特斯拉截至2023年共有5.5万个超充桩。 也就是说,华为要在一年时间里不仅把新势力和传统油车甩在身后,也要把特斯拉挑落马下,它能做到吗? 为什么是超充? 讨论华为能否做到之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超充。 按照充电时间的长短可以把电动汽车充电桩分为慢充、快充和超充三类。区别在于电压和功率,比如慢充的输入电压为220V,充电功率多为7kW,快充则升至380V和60kW。 超充和快充一样使用直流电,不过功率更大、充电时间更短。超充在业内一般定义为:具备单枪充电功率不小于350kW,最大输出电压不小于1000V,持续充电电流不小于400A。 通俗来说,三相120kW-360kW的超充桩,只需10-20分钟即可充满40kWh容量电池,而单相7.2kW的慢充桩则需要6小时,差距不可谓不明显。 悬殊的落差就导致用户需求的一边倒。 中国充电联盟联合能链智电发布的一份《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高达72%的用户充电时选择120kW及以上的大
华为凭什么一年能建10万超充桩?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