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陆金所控股2023年报:大象已转身 复苏正当时

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头部企业若旨在基业长青,势必要屡次穿越动荡和荆棘。

上世纪90年代初,IBM曾濒临破产边缘,亏损额一度创下美国工商业年度赤字历史之最。在舆论集体唱衰时,新领导者启动了大刀阔斧的自我改革,转变运营模式、向高价值业务转移等战略成效显著,几年内就将IBM拉回到财富头部阵营,成就了大象继续跳舞的神话。

跨越百年,对IBM这头“大象”来说,转型已植根于自身进化的血脉,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每一家企业积极进取的缩影。

在金融科技领域,陆金所控股就是一个激流中大象转身的鲜明案例。面对行业监管和市场环境纷繁变化,陆金所控股积极变革求变,经过艰难转型后于2023年完成模式调整,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在保持公司业绩稳健的同时,不断回馈股东及社会,彰显长期价值。

01

大象艰难转身,模式转型完成

据2023 年财报,陆金所控股年营收为 342.6 亿元,同比下滑 41.1%;全年净利润为 10.34 亿元,同比下滑 88.2%,看似并不亮眼。

但财报发出后,陆金所控股美股股价一改长期低迷,涨幅超45%,翌日港股又大涨20%。美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Emma Xu则将陆金所控股的目标价提升至5.22美元。

年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末,陆金所控股已完成了向100%担保模式过渡。2023年第四季度,其普惠新增贷款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夯实金融牌照的主体责任。

与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第三方增信方式不同,即平台负责筛选和推荐借款人给金融机构,并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借款人的债务提供担保,陆金所控股实行的 100%担保模式,是通过自家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相当于自己承担风险。

这条看似艰难的转型之路,却是最适合陆金所控股、也最正确的道路。这与其金融牌照的禀赋,以及深耕小微金融的长期积淀密不可分。

首先,金融牌照的注册资本和资产负债表,为陆金所控股的模式转型提供了“真金白银"式保障。截至2023 年底,担保子公司的杠杆率为1.8倍,远低于 10倍的上限。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 15.3%,高于监管要求。陆金所控股货币资金余额为 396 亿。

其次,行业上看,受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下降,在陆金所控股此前的信用保证保险模式下,增信机构不得不提高承保门槛来抵御小微企业的逾期风险。这不仅导致公司承担的增信成本持续上升,还迫使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缩小业务敞口,反过来加剧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而100%担保模式具有强金融属性,更多的风险自担意味着陆金所控股前期收紧贷款规模与中后期提高资产质量一脉相承。这虽然短期会带来业绩压力,但也保障了公司后期业务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此外,100%担保模式下,陆金所控股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坏账风险也会降低,从而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将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源源不断地滴灌给小微企业。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陆金所控股(不含消费金融公司)所赋能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上升至39.8%,去年同期比例为21.3%。

可以看出,通过走艰难但正确的转型之路,陆金所控股已为中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业绩复苏正当时。

02

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双引擎驱动

经过艰难的自我变革转型,陆金所控股后厘清了发展路径,开始迈着“优质量、优结构”的步伐,走向“消费金融+小微融资”双引擎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要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意见》强调了融资担保机构在农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明确了融资担保作为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发展中承担的重要角色。

秉承融资担保牌照的优势,陆金所控股可以在普惠金融业务中不断放大融担业务的增信优势,夯实担保责任,协同合作银行更好地服务传统模式下难以覆盖的长尾客群。

而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陆金所控股业务的重点从规模增长转向质效提升,主动退出部分高风险客群和区域,聚焦更具成长性的行业和小微企业。

具体来说,陆金所控股加大了重点领域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精准扶持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小微企业主,倾斜金融资源服务新质生产力,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更好满足不同客群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小微金融方面,尽管国家帮扶政策层出不穷,但截至2021年底,小微企业所获得的融资金额仅为总融资规模的26.0%,依旧存在巨大缺口。如何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让小微群体“能贷会贷”成为共同话题。

陆金所控股充分发挥“AI+O2O”的差异化服务模式,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在线下,陆金所控股继承了平安普惠多年的线下经验,巩固差异化优势,通过精优直销团队实地调研的方式,全面评估小微企业的自信状况,提升小微融资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线上,AI等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为小微金融服务保驾护航。截至2023年底,陆金所控股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已累计服务客户94万人,客户累计获得借款2181亿元,申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31%,断点数改善50%。

数据显示,2023年陆金所控股共为15.1万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抵押贷款服务,进一步弥补了小微融资缺口,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除了赋能小微金融领域,陆金所控股还进入多元化的细分市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2023年,公司消费金融业务呈稳健发展态势,年底消费金融贷款余额371亿元,消费金融年度新增贷款在总新增贷款中占比增至34%。

可以说,消费金融业务已成为推动陆金所控股业绩稳步增长的第二曲线。而公司贷款投向的多元化,意味着消费金融与小微金融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实现风险抵冲,降低了业务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公司抗风险能力和韧性进一步增强,长期资产表现将更加均衡和稳健。

进一步看,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8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超过37.9万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2.7%。而金融机构积极布局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等高成长性赛道,也能给自身业务稳健发展带来新的支撑,盈利空间可期。

03

持续派发股息,彰显长期价值

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在《飞轮效应》中告诉我们,“纵观我们的研究,真正区分卓越企业与平庸企业的关键在于其能否保存核心。保存核心需要企业在面对压力时依然坚持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长期愿景。”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陆金所控股在转型中实现了业务模式的平稳过渡,找到了一条差异化赋能普惠金融的可持续道路,用稳健的表现对抗外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展现了长青企业的长期价值。

与此同时,陆金所控股一直重视与社会共享发展红利,过去三年持续派发了常规股息。财报发布当日,陆金所控股公告拟派发一次价值100亿元的可选择收现金或股票的特别股息。按照流程,每个股东均可以选择转换为股份或接受现金股息,特别股息将在5月30日召开的陆金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

业内人士认为,陆金所控股这次大手笔派发股息,蕴含的意义不一而足。

首先,能够大手笔派发股息,意味着当前陆金所控股各项业务主体杠杆率较低,有较高的富余现金,因此有底气和实力用于回馈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的投资者,与他们共享公司业绩硕果。

其次,大手笔派息对外传递出积极信号,彰显公司和董事会对陆金所控股在战略转型之后、业绩将全面复苏的趋势有充分信心。

再次,从资本市场来看,全球资本都在追逐高分红、高回购的股票,大手笔派息有助于推动海内外投资机构重估公司价值,改善估值偏低的情况。

而随着陆金所控股百亿特别股息表决日临近,市场还将关注陆金所控股的重要股东选择现金还是股票。若重要股东选择了后者,无疑将进一步提振资本市场对陆金所控股未来业绩成长的信心,吸引更多海外投资机构的目光。

在未来,陆金所控股也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理念,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守住风险底线,增强金融创新活力,优化资本效率,持续为社会、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