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黯然退市:一只“流量独角兽”之死

3月21日,趣头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14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工作人员的决定书,将从纳斯达克除名。丧钟为“唯流量论”而鸣,从某种程度上看,趣头条的陨落不仅仅是一个偶然。当互联网公司从跑马圈地的海市蜃楼中惊醒,谁又能承受真实之痛?

市值曾超百亿美元的趣头条黯然退市。

3月21日,趣头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14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工作人员的决定书,表明工作人员已决定将公司的证券从纳斯达克除名。

趣头条已选择不对上述决定提出上诉,这颗曾获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注资的互联网“独角兽”神话至此走到终局。

趣头条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对下沉市场人群的渗透与洞察。其打出“读新闻可以赚钱”的口号,充分利用用户工作时间少、工作压力小的特征吸引了大量用户,成立两年后就成功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

然而,成也“补贴”,败也“补贴”,趣头条成功引来流量后还未及“消化”就开始大肆扩张,导致内容跟不上、用户粘度差、广告商不买账,最终顶着极高的获客成本,消失在资本市场的茫茫星海中。

“丧钟”为“唯流量论”而鸣。

独角兽之死

3月21日,趣头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14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工作人员的决定书,表明工作人员已决定将公司的证券从纳斯达克除名。

根据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的市值至少为100万美元时,公司无法重新获得180天宽限期后合规。该公司也未能满足提交2022年第二季度中期财务报告以及其美国存托股票的收盘价维持在1美元或更高的要求。

此外,趣头条目前未能满足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末或2022年12月31日的6-K表格中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中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要求。

从当前披露的情况来看,趣头条已经“放弃抵抗”。公告显示,趣头条已经选择不对上述决定提出上诉,并且尚未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合规计划或提交所需要的临时财务资料。

趣头条诞生于互联网平台崛起的年代里,2016年,趣头条APP正式上线,作为下沉市场三巨头之一,趣头条打出了“读新闻可以赚钱”的旗号,利用下沉市场人群工作时间少、工作压力小等特点,通过烧钱提供补贴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数据显示,趣头条的月活跃用户数仅两年时间就达到6220万,总营收则超过了7亿元。

在互联网平台普遍“砸钱”买流量的时代,趣头条也并不愁钱。2017年下半年,趣头条迎来第一轮融资,获得成为资本、红点创投、华人文化的4200万美元融资。

2018年上半年,趣头条完成超过2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小米及其他财务投资者跟投,B轮投后估值超过18亿美元;2018年8月,趣头条引入包括人民网旗下基金在内的战略投资者,投资额近6000万美元。

同年9月,趣头条火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募资融资8400万美元。从成立到上市,趣头条只用了2年零3个月,速度仅次于瑞幸咖啡。上市当天,趣头条曾五次触发熔断,最高市值突破过百亿美元。

上市后,趣头条为了提高内容建设,还提高了内容分成比例,趣头条称,持续提升优质内容创业者的分成收益至6倍以上,并将陆续签约近千名内容生产者,为其提供高至每月3万元保底收入。

难以跑通的商业模式

然而,趣头条以最快的速度“起高楼、宴宾客“,又以最快的速度“塌了楼”。

2018年11月,刚上市2个月的趣头条就遭到了央视记者曝光,称趣头条传播的内容低俗、低质,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2020年,趣头条又因广告乱象被央视315曝光,涉及套户、美化、案例造假、违法赌博平台投放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一个传播平台,趣头条在吸引读者和创作者的时候都在花钱,只有吸引广告业务的时候是在赚钱。因此,广告是其主要的赚钱来源。业务结构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趣头条广告与营销收入分别为54.15亿元、50.47亿元、40.9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97.22%、95.49%、94.26%。

与广告收入及占比一样,趣头条的毛利也在逐年下跌。2019年-2021年,趣头条的毛利分别为39.29亿元、36.1亿元、31.7亿元;运营亏损分别为27.23亿元、10.32亿元、11.93亿元(约1.87亿美元)。

而自成立以来,趣头条就没有结束过亏损。根据招股书和财报,趣头条在2016-2020的净亏损分别为1090万元、9480万元、19.458亿元、26.89亿元和11.05亿元。

进入2021年之后,趣头条的亏损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根据财报,2021年前三季度,趣头条的净亏损分别为1.75亿、2.095亿和5.836亿。

同时,其营收也在逐年下滑,2019-2021年,趣头条分别实现营收55.7亿元、52.85亿元、43.4亿元。

始终不好看的业绩也一直是趣头条的“心病”,自上市以来,趣头条就开始发展第二增长曲线,以扭转亏损趋势。在2018年和2019年,趣头条孵化并上线了多项创新业务,其中包括网文平台“米读”、视频平台“球球视频”“趣多拍”以及直播平台“趣直播”等。

然而除了米读之外,其他业务均不温不火,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关停下线。

但用了趣头条模式的米读也走了趣头条的老路,凭借补贴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和资金以后,又迅速走了下坡路。同期,互联网巨头也都盯上了网文这块肥肉,如节跳动旗下的番茄小说和秀闻科技、百度旗下的七猫小说以及B站入股的掌阅科技等等,米读和趣头条一样,也输在了内容上。

此外,趣头条还曾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减亏计划。2019年第三季度,创始人谭思亮称,将执行长期可持续增长战略,对成本和费用进行约束,即减少平台补贴。

但本就是依靠补贴才吸引来的流量也因此流失。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趣头条的月活用户为1.247亿,日活用户为3230万,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间长为50.3分钟,三个数据较2019年同期都有所下滑,并在2021年延续下降趋势。

2021年4月21日,趣头条发布公告称,基于长远的内容规划,将于2022年6月30日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的服务和维护,并在当天下线上传内容入口,通知提示自媒体创作者尽快提现和注销账号。

上述公告,也被外界视作趣头条正在逐渐陨落的一大信号。

烧钱时代落幕

趣头条之死,症结究竟在何处?

回到趣头条诞生之年,彼时,互联网重构产业链之风盛行,互联网资本冲进各个传统领域进行降维打击。以传媒行业为例,今日头条、趣头条等内容聚合平台重构了内容分发机制,并以此从传统媒体的广告营收中分得一杯羹。这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不同产业形态之间效率维度的降维打击。

通过对传统行业降维打击并站住脚跟的独角兽们有着大同小异的经营思路——通过砸钱、补贴的方式吸引流量,基于流量寻求变现机会,进而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实现良性循环。

但将目光移回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事情远没有理想模型中那么简单美好。互联网流量总有上限,先发可以制人,后发者若沿袭前者老路,就只能在线性竞争中彼此“互卷”,更具象的说法就是——烧钱。这几乎是当时各行各业围绕流量展开竞争的核心思路。

从OFO到瑞幸,从滴滴到拼多多,近几年来的每一只独角兽的诞生,都伴随着激烈的流量斗争以及巨额的资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堆到场中,真实与虚假的需求一同被名为“流量”的鼓风机吹起,泡沫漫天,掩盖着一栋栋高楼。

事实证明,上述商业竞争行至最后,能屹立不倒的高楼已经所剩无多。迎接理性光芒凝视后,每一个独角兽都必须交出答卷——如何持续盈利。

滴滴搭建了遍布全国的出行体系、拼多多将电商的根系扎进了三四线小城并触达了数以亿计的乡村农户、瑞幸则将咖啡消费打造成了新消费领域的最热风口,至于今日头条,凭借降维打击般的技术能力,几乎包揽了互联网流量的总和……

反观趣头条,与同期的独角兽相比,似乎并没有任何一个突出长项。算法不及今日头条,财力不及抖音、快手,用一个更具象的语句来描述趣头条,它留住流量的方式仍然是补贴,补贴读者,来做慈善。

资料显示,自趣头条上线以来,就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分给了用户,这一点也在谭思亮的一段采访中有所提现。据了解,当被问及为何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都在补贴创作者,趣头条选择了补贴用户时,谭思亮的回答是,即使给作者补贴,也很难买断内容,不如先抓住读者。

然而,这种烧钱补贴的方式,在那个“各自背后有神仙”的时代极易复制,也极易被超越。一旦公司资金不足,开始降本增效、减少补贴,就断了趣头条获客及留客的唯一方式,造成自有供应链断裂后,公司也自然会被淘汰。

一只独角兽死在了2023年的春天,丧钟还将为谁而鸣?

责任编辑 | 黄海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