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江苏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9:38

      “锁定”退市!南通前首富,没等来“白衣骑士”

      昔日的地产巨头中南建设,还是没能逃脱退市的命运。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交易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也就是说,ST中南已经提前“锁定”退市。
      35评论
      举报
      “锁定”退市!南通前首富,没等来“白衣骑士”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8:55

      贾跃亭的“闹剧”,该结束了

      自周鸿祎卖车火爆互联网之后,贾跃亭似乎也找到了流量密码。 只是贾跃亭“闹剧”,已经到了尾声。 进入2024年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启了白热化竞争,贾跃亭FF 91的交付数据已经陷入停滞阶段。 面对人生的再一次“困境”,贾跃亭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立一个励志企业家的形象,成为一个“新生代”的网红。对于已经失去融资能力的法拉第未来,贾跃亭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次蹭热点的机会。 早在今年年初,高合汽车因为停产且濒临破产引发了行业的热议,并且快速的上了热搜。对于高合的困境,贾跃亭第一时间发文“炮轰”,称高合是行业的耻辱。 状告高合,贾跃亭成功吸引到了一波流量。 小米汽车发布之后,贾跃亭如法炮制。 他发文称,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称,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 贾跃亭“春秋式”的点评,很快引发了市场的讨论,并且快速上了热搜。 很显然,贾跃亭这一波又蹭到了流量。 4月22日,周鸿祎在哪吒汽车的春季发布会上调侃贾跃亭,跑到美国那么长时间也没造出几辆车,高合汽车反而造出来了,却反过来告人家。 面对周鸿祎的调侃,贾跃亭随即录视频回应称,会在合适的时机,把FF91带回中国制造。 同时他还暗讽周鸿祎称,“为盗窃者鼓噪不应该是老周(周鸿祎)的价值观,FF从量产以来虽然只交付了11台车,但这些经历了无数磨难才诞生的11台车,是完全原创创新的塔尖产品,具备非凡的颠覆性的意义。” 侃见财经认为,尽管贾跃亭回应周鸿祎的“底气”很足,但法拉第未来处境已经非常糟糕,这家企业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即将被纳斯达克除名。 信用崩塌 消耗完市场的信任,资本就只会用脚投票。 2016年,乐视系的泡沫还未破裂,贾跃亭也极力向外界展示他的“乐视生态”。他当时表示,“乐视生态生下来
      371评论
      举报
      贾跃亭的“闹剧”,该结束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5-02 11:40

      手握230亿!河南“猪王”,逆势扩张

      周期之下,如何穿越周期是每一家企业要面临的难题。 在猪价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全国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股份交出了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虽然有所亏损,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4月27日,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002714)$ 披露2023年的财报以及2024年的一季报,财报显示,“猪茅”牧原股份2023年全年营收为1108.61亿元,净亏损为42.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2024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实现262.72亿,同比增长8.57%,营收已经开始回正,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净亏损为23.79亿元。 从财报来看,连续的亏损折射出企业的现状。周期之下,牧原股份显然已经开始“蓄力”,准备迎接新的猪周期。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4月30日收盘,近三个月该公司股价已大涨超过23%,总市值站稳在2000亿之上。 业绩亏损,股价却不跌反涨,资金的为什么会青睐这家养猪巨头? 这是否意味着下行周期即将结束,养猪行业的周期拐点要来了? 周期背后的“秘密” 对于养猪企业而言,亏损在下行周期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毕竟在猪肉价格跌跌不休的情况下,想要盈利已经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对于养猪企业而言,无非是亏多亏少、亏多久的问题。 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一家猪企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越强亏损就越少,在下行周期中就越容易“熬”过去。但猪企想要将成本控制好,则对企业有较高的考验。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生猪养殖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尤其是在“非瘟”之后,大多数猪企会随着出栏规模增加而面临成本失控,如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均是因为规模大幅增长导致成本失控。 相比之下,养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在成本控制方面,显然是更为
      126评论
      举报
      手握230亿!河南“猪王”,逆势扩张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5-02 11:07

      理想汽车,困于“产能过剩”?

      侃见财经梳理发现,可能当下理想汽车真正的压力或许并非销量下滑,而是销量下滑后出现的产能过剩。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理想汽车定下了80万的销量目标,为了能够满足销售的需求,其同时也在不断扩充产能。
      2,438评论
      举报
      理想汽车,困于“产能过剩”?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5-02 10:20

      手握230亿!河南“猪王”,逆势扩张

      周期之下,如何穿越周期是每一家企业要面临的难题。在猪价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全国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股份交出了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成绩单”。这份“成绩单”虽然有所亏损,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4月27日,牧原股份披露2023年的财报以及2024年的一季报,财报显示,“猪茅”牧原股份2023年全年营收为1108.61亿元,净亏损为42.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24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实现262.72亿,同比增长8.57%,营收已经开始回正,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净亏损为23.79亿元。从财报来看,连续的亏损折射出企业的现状。周期之下,牧原股份显然已经开始“蓄力”,准备迎接新的猪周期。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4月30日收盘,近三个月该公司股价已大涨超过23%,总市值站稳在2000亿之上。业绩亏损,股价却不跌反涨,资金的为什么会青睐这家养猪巨头?这是否意味着下行周期即将结束,养猪行业的周期拐点要来了?对于养猪企业而言,亏损在下行周期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在猪肉价格跌跌不休的情况下,想要盈利已经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对于养猪企业而言,无非是亏多亏少、亏多久的问题。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一家猪企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答案是,成本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越强亏损就越少,在下行周期中就越容易“熬”过去。但猪企想要将成本控制好,则对企业有较高的考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生猪养殖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尤其是在“非瘟”之后,大多数猪企会随着出栏规模增加而面临成本失控,如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均是因为规模大幅增长导致成本失控。相比之下,养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在成本控制方面,显然是更为出色的。根据资料显示,2023年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实现营收1082.24亿元,同比下滑了9.62%,虽然该公司在营收上有所下滑,但全年生猪出栏达到了6381.5万头,同比增长
      3评论
      举报
      手握230亿!河南“猪王”,逆势扩张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30

      累计分红超508亿,乳业巨头伊利,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3年至今,在外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弱复苏”的节奏当中。不过,依然有行业龙头公司,通过主动求变,加速创新,保持了良好的经营韧性,将自己带向了新高度。 昨日,奶业龙头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600887)$ 发布2023年财报及2024年一季报。报告内容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261.79亿、归母净利104.29亿,创历史新高,连续31年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5.77亿,归母净利59.23亿,将维持全年增长目标不变。 奶企注入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伊利管理层曾在公司领导力峰会上表示,中国奶业这些年虽然在产量、质量、装备水平等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但国内奶业仍需激发产业加速升级的新动能,提升全球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此,伊利认为,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跃迁新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的数智融合和绿色发展,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奶业走向更创新、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为践行这一目标,伊利一方面依靠调整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模式等带动消费增长;一方面主动求新、加码创新和数智化投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引领乳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wind数据,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保持在20%左右,近行业水平的两倍。 2023年,伊利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20.20%,同比提升97个基点,经营回报率依旧领先行业。与此同时,公司全品类业务实现全面领跑。 具体来看,公司液奶业务去年实现营收855.40亿元,业务规模、市场份额持续稳居第一。其中,以金典有机牛奶、安慕希等为代表的常温白奶整体市占率稳居第一;以金典鲜牛奶、畅轻等为代表的低温奶则实现逆势增长。 奶粉及奶制品去年实
      337评论
      举报
      累计分红超508亿,乳业巨头伊利,迈向高质量发展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30

      “非洲手机之王”股价崩了!释放了什么信号?

      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出了一份炸裂的成绩单。良好的业绩加上大方的分红,瞬间引爆了资本市场。但让市场意外的是,传音控股股价不仅没能上涨,反而直接崩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141
      举报
      “非洲手机之王”股价崩了!释放了什么信号?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30

      “酱油茅”海天味业,跌没了4800亿

      白马股股的“狂飙”,造就了各种“茅”。 2019年年初,海天味业 $海天味业(603288)$ 的股价只有30元左右;而到2021年年初,其股价最高已经上涨到了126.2元,足足翻了4倍;从市值来看,海天味业也从刚开始的1600亿一路攀升至7016亿,最高点时市值更是一度超越中国石化。 不过,随着近几年白马股泡沫的破灭,海天味业的股价也转头向下。根据统计显示,2021、2022和2023年,海天味业的股价跌幅分别达到了31.83%、16.21%和42.28%。 截至2024年4月29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报收39.57元/股,和高点相比已经跌去了约七成,市值缩水约4800亿。从目前来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回调之后,海天味业“酱油茅”的光环早已消退。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跌跌不休的状态,还会持续多久? “酱油茅”背后的压力 不可否认,海天味业的股价表现,跟二级市场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导致海天味业近几年股价跌跌不休的导火索,其实还是基本面上的变化。 从数据来看,海天味业的股价和业绩高度关联。例如表现最好的2020年——当时海天味业的股价全年上涨了130.55%,而其业绩也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全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27.9亿和64.03亿,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15.13%和19.61%。 如果拉长周期来看,海天味业的业绩表现就更加夸张了。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20年,海天味业的营收从60.91亿元增长至227.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归母净利润从9.56亿元增长至64.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 不过,进入2021年以后,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便开始放缓了。2021年,海天味业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为250亿和66.71亿,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71
      330评论
      举报
      “酱油茅”海天味业,跌没了4800亿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30

      一季度营收1.14亿!康希诺走出“阴霾”,疫苗股的春天来了?

      疫苗行业依然还在寻底。 作为高投入,研发周期长以及研发难度大的产业,疫苗行业行业近两年的表现都不算好。 近期,疫苗行业龙头企业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疫苗等陆续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 上述企业,除智飞生物业绩降幅“不大”之外,其余各家企业一季度业绩均都出现了50%以上的降幅。 面对企业业绩的大幅下滑,疫苗行业的企业的股价也是提前反应,不少企业均创出了阶段性新低。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国内疫苗行业创新性一直不足,一些大的疫苗单品与欧美大型药企普遍存在差距,而且全球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由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赛诺菲这四家所垄断。 2015年之后,随着全球资本的热潮以国内新药审批改革的序幕的拉开,国产创新药行业才开始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其中就包括疫苗行业。2019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疫苗行业经历了短暂的红利发展期,如康希诺一跃成为了疫苗龙头,但经过了短暂的盈利,其又连续出现了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的几乎所有大单品都有疫苗企业进行研究,继而实现国产替代化,这也意味着未来疫苗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4月29日晚,疫苗龙头企业康希诺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13.65%;净亏损1.7亿元,同比下降21.43%。 对于同行业企业,一季度康希诺营收实现增长实属不易,但其净亏损额度也在增加,对于一家尚未盈利的企业而言,康希诺的表现并不是算太差。 截至目前,康希诺已上市的产品包括两款新冠疫苗、两款流脑疫苗及1款埃博拉疫苗。 4月29日晚,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上药康希诺签署《产品转让与技术许可协议》,约定公司将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及转让产品在全球的商业化权益转让给上药康希诺,并将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达成商业合作,使得上药康希诺在全球范围内享有使用转让产品相关许可技术的权
      203评论
      举报
      一季度营收1.14亿!康希诺走出“阴霾”,疫苗股的春天来了?
    • 侃见财经侃见财经
      ·04-29

      锂矿巨头,业绩暴雷!两年市值跌没1700亿

      新能源风口过后,产业链上游的锂矿巨头业绩率先扛不住了。2024年一季度,天齐锂业直接送上了一份“暴雷”的财报。此前,天齐锂业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告称,预计公司一季度净亏损36亿元至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48.75亿元。
      142评论
      举报
      锂矿巨头,业绩暴雷!两年市值跌没1700亿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