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财经

知名TMT分析员

IP属地:浙江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5-15

      淘天还能不能打? 决心很重要

      图片 阿里电商还能不能打,这是近几年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这位中国电商昔日的一哥,如今不断被后期之秀挑战,一度被调侃为“廉颇老矣”。 2023年阿里新任管理层上任,业内寄希望于可以一扫往日公司积弊,将这艘商业巨轮重新带回正确航道,2023年改革成企业关键词。 将近一年,如今发榜,关于效果市场莫衷一是,如有人颇为在意阿里的盈利性,2021年之后淘天锋芒暗淡,此前“买买买”时期的资产开始成为包袱,对盈利性造成了极大冲击,又如有人在意成长性,这是阿里电商“话事人身份”决定要素,一己之力将双十一打造成全社会狂欢节,背后是实力,如果企业失去成长性,对商家的约束力下降,行业的规则制定权就会旁落,而成长性又关乎资本市场的溢价问题。 2024财年报告发布之后,股价大跌6%,对于改革成效市场是存在分歧的,那么我们又当如何看待阿里电商的未来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新一季财报中,淘天表现比较“分化”,为追求成长性牺牲了短期利益,为示好商家和用户也扩大的期间费用,没有完全遵循“降本增效”,这是市场分歧放大的重要原因; 其二,淘天现在需要做的乃是重新唤回人气,前期热启动消耗的货币化率和成本也是必要的,只是平台需要加速改革,尽快进入惯性成长周期; 其三,618取消限售,淘天已经在调整行业“话事人”的自我身份认同。 淘天改革:放血唤人气 2024年Q1(阿里2024财年Q4),淘天GMV重回双位数增长,客户管理收入则为5%,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 这确实是一组令市场观察者十分纠结的数字,一方面淘天确实展示了新气象,GMV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其代价也是相当之大,不仅要降低货币化率(管理费用下调),更要加大期间费用投入以提高获客和留客能力,称之为改革代价也不为过。 如开篇所言,成长和盈利两派均能找到看空和看多的证据,淘天当前究竟处于“曙光初现”还是“黑暗中继续摸索”呢? 我
      511评论
      举报
      淘天还能不能打? 决心很重要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5-13

      车企放血保命 谁还会倒在黎明前?

      图片 今年北京车展,国产新能源汽车可谓是大放异彩,雷军和周鸿祎一绿一红刷爆社交网络,与之相关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屡上热搜。在喧闹的氛围下,消费者,市场,车企多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押对了赛道,挖到了宝。甚至于会忘掉行业已经非常之“卷”的现实。 如今车展已经结束,市场应该平复焦躁的心情,让我们来继续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哪些车企能度过这个寒冬。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行业内卷程度已经异常激烈且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其二,若只做20-30万价格区间,企业的盈利平衡点应该是年销量100万台,考虑到当前车企都在向高端车冲刺,上述数据也不应该低于40万台; 其三,特斯拉注定不是苹果,理论护城河是不牢固的。 行业内卷:放血保命 对于汽车行业的“卷”许多朋友可能已有所耳闻,只是对“卷”的程度可能没太多感触。 图片 在工业企业中,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毛利率是衡量的行业景气度的重要参考:当行业景气度高(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带会上移,企业毛利率跟随上扬,相反当行业景气度下行(产品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带会下行,企业毛利率也就被压缩。 在上图中,两条折线展示了高度的相关性(除2020-2021年受“输入性通胀”有所背离),同时也非常直观地展示当前行业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内卷化”挑战厂商定价能力,产品定价越加保守,均希望通过价格优势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企业屡屡祭出价格战时,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行业的供需关系已经完全反转,“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选择已经不再是单一靠产品力,创新力,更为重要的是“价格”,简单来在新的供需关系下,厂商已经很难说服消费者为产品力买单。 小米SU7从公布产品,到最终发布,量产,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市场观察者均密切观察定价问题,小米也深谙市场所思,在定价问题上一直三缄其口,最终的定价策略也是在同等车型偏下区间(标准版21.59万元的定价紧贴20
      304评论
      举报
      车企放血保命 谁还会倒在黎明前?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4-23

      单日蒸发2000亿美元 英伟达的“光荣与梦想”还在否?

      图片 英伟达以及近期的美股确实走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行情: 尽管美联储在2023年6月暂停加息,联邦基准却仍然为维持了20年内最高值,一般来说资产价格随利率上升而下跌,但从2023年末至今英伟达和美国主要股指都创了历史新高,让学院派有点不知所措。 自ChatGPT大热之后,英伟达股价便一飞冲天,尤其在2024年前三个月上涨接近100%,与此同时近期市场对英伟达的未来走势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如有观点认为英伟达股价将冲破1000美元大关,继续谱写股坛神话(新生产力的象征),看衰者则将此对比互联网泡沫之前的思科,认为时下亢奋的市场情绪已经明显高估。 4月19日,英伟达单日大跌10%,单日市值缩水高达2000亿美元,这显然对乐观者情绪造成了极大的扰动,在其后的周末时间里,全球主要财经媒体和投资者平台都在纠结到底是“暂时调整”还是“拐点已现”。 本文重点寻找影响英伟达股价的重点要素,以对其市值走势有更为清醒的判断: 其一,此轮美股大涨的主要原因为:汇市吐出美元,市场风险偏好加大以及AI的发展预期上扬,共同构成了股指和英伟达上涨的原动力; 其二,2024年3月之后,随着高于预期通胀数据的公布,美联储以及市场的叙事风格进入了大调整,对美股和英伟达产生了剧烈影响,一些利好因素已经消退; 其三,我们要警惕对企业预期的线性发展预期。 美股上涨仍有迹可循 如开篇所言,在学院派教科书中都将利率视为资产的“称重器”:利率越大资产价格越有收缩的压力,这也是全球市场紧盯美联储的主要原因。在加息路径下,美股又创造了新高,这着实难以让人理解。 在解答英伟达的股价上涨逻辑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此轮美股的膨胀机制。 图片 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被称为全球资产的“锚”,在美联储加息进程中该数值亦随之上行。上图中展示了自2022年初启动加息以来,美十年国债与标普500指数的走势情况,可以明显看到: 1)尽管联邦
      9,0355
      举报
      单日蒸发2000亿美元 英伟达的“光荣与梦想”还在否?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4-17

      马云再“反思”:改革淘宝当断则断

      图片 近期蔡崇信和马云分别“反思”阿里过往,管理层显然是意识到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要重新聚焦主航道(蔡崇信“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与此同时,市场中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看多方,对前任董事长张勇的看法虽然莫衷一是,但他确实扎扎实实给阿里留下了一个财务状况非常之好的底子,截至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2500亿元,遥遥领先于中概同类企业,为找到新航道的企业提供转轨动力,这也是近期阿里大幅回购的“底气”; 看空方,过去几年国内电商行业格局发生大逆转,拼多多和带货直播异军突起,阿里基本已经丧失了昔日绝对的优势地位,阿里丢掉的不仅仅是用户,商家,还有自己在行业中的规则制定者身份,只能被动追随者,且该行业已是“卷中之卷”,阿里二度崛起的胜算并不算大。 上述两大对立观点,都有几分道理,且互相难以说服,在此我们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入手,判断阿里改革的节奏和结局。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阿里电商过往成功主要归结于商家管理和流量获取能力,新零售稀释了优势; 其二,高层频频反思,阿里复兴的前提条件乃是给淘天全面的松绑,从行业到企业革新,复兴并非没机会; 其三,阿里应以雷霆手段改革自身,时间紧迫。 重新反思新零售 作为线上零售的开拓者,阿里前期之所以能够以如入无人之境般速度成长,主要原因为: 1)我国线下零售业发展滞后,连锁化程度低,零售服务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消费诉求在线下无法得到满足,线上零售作为闯入者潜力迅速被激活; 2)线上零售的超预期体验改变了消费习惯,用户好感度不断提升,以担保交易通过信用联系买卖双方的淘宝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在一破一立中阿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乘行业成长东风发展壮大。 由此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电商的高成长和强潜力让PC时代的流量寡头们跃跃欲试,搜狐,新浪,百度,网易都曾推出过自己的电商项目,其中百度有啊更是借搜索流量优势对阿里造
      580评论
      举报
      马云再“反思”:改革淘宝当断则断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4-09

      顺丰同城盈利 行业能进入集体盈利期吗?

      图片 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面对同城配送多会有几分纠结: 一方面,在“社会基础服务设施底座”等宏大叙事的感召下,一些市场人士开始给予行业”新时代的水电煤“这一称呼,尤其在2022年国内主要零售企业开始向“即时零售”迈进时,同城配送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风声雀起,市场信心非常乐观;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同城配送企业仍在巨额亏损中,如达达(DADA.US)在2023年的EBIT(息税前利润)亏损高达20亿元,尽管在京东羽翼之中(又有京东到家这一优质资产)仍未能快速止损。在当前极为紧张的货币环境下,资方的“耐心”将变得十分脆弱,这显然又将影响着行业的估值能力。 前景光明,眼前的困难又很是让企业挠头,拧巴的现实在考验着市场,企业以及行业的信心,当前同城配送究竟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实打实的“镜花水月”呢?这是许多朋友不断在讨论的话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23年顺丰同城(09699.HK)收入同比增长21.1%至123.87亿人民币,实现净利润6490万人民币,成为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第三方即时配送企业。第一家盈利企业出现之后,行业究竟是进入“集体盈利阶段”抑或是进入“优胜劣汰新周期”呢?这也成了行业的一个新命题 带着上述问题,撰写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顺丰同城的盈利非行业普遍现象,而是企业个案,很难复制; 其二,行业将因为顺丰同城的盈利而抬高准入门槛,进而加速出清进程,头部企业市占率将得到跃升,放大规模效应; 其三,以ROIC和WACC为参考,头部企业的改善空间仍十分之大。 顺丰同城盈利非普遍现象 解答前文困惑,我们首先要思考顺丰同城的盈利究竟是企业个别现象,还是行业整体盈利的征兆? 我们不妨再重新审视同城配送的商业逻辑:平台方主要起到“撮合交易”作用,招募更多骑手搭建网络,再通过市场推广和运营,获得商家和用户支持,达到规模效应之后再追
      615评论
      举报
      顺丰同城盈利 行业能进入集体盈利期吗?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3-27

      农业和白牌 拼多多永远的“心头肉“

      图片 自拼多多跻身中概市值头部企业之后,关于其成功要素的讨论就从未停止,如有将其成功归因于“消费升级”的运气,亦有认为这是“社交电商红利”的结果等等。 如主流市场那般,此前我们对拼多多成功与否的研究也多侧重于“财务三张表”,只是时间累积,一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脑中,通过单薄数据无法得到解决: 1)农业一直是拼多多的核心战略,该领域也一直是电商企业所重点看重领域。只是从基础设施再到行业“赚钱效率“,行业又存在诸多短板,这也使得同类企业在进军农业时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最初市面有声音认为拼多多采取此战略乃是权宜之计,但拼多多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且在有如今规模之后仍在进行此战略; 2)创立之初,拼多多便重视白牌,与彼时同类企业普遍选择将高附加值品牌视为经营重点不同,拼多多起初以头部代工企业为主,其后扩展到为全中国优质制造企业服务。这在当时也被解读为一时之举,并有人认定随着平台规模的形成,拼多多最终还是要亲近一线品牌,最终与农业战略一样,该计划仍持续至今,且形成了巨大的国货品牌平台效应。 从一般市场分析判断,上述两大战略的“性价比”都不高,农产品的非标准化,中小制造业又往往低附加值,都不是利益为驱动商业公司的首选,还都需要平台补贴照顾,令无数商业分析师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些“低性价比”产业如今又成了拼多多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最重要标签,我们对此十分感兴趣。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农村与国货战略,均是拼多多主导,以流量,资金以及运营优势,对产业的秩序的重构,“新农人”拿到利益分配的新筹码,中小企业也吃到了国货风潮红利; 其二,除资源投入之外,拼多多还需要忘掉短期利益,以追求长期社会价值,这是非常难得的。 “新农人”如何拿到利益分配筹码 农业项目之所以难做,主要因为: 其一,农业产品往往低附加值,高损耗和高成本,彼时线上零售已经开始“买量驱动”,许多“新农人”烧完最后一个铜板之后,难以
      7871
      举报
      农业和白牌 拼多多永远的“心头肉“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3-25

      对手来了 美团天花板也上移了

      图片 2023年我与朋友们每每谈及美团,大家总会用一种十分纠结的语气评价这家这家企业: 一方面确实十分认可美团以往战绩,从“百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又在外卖大战中顶住多方压力,进而又在与阿里的本地生活竞争中继续胜出,是行业为数不多屡战屡胜者,在资本市场也一度创造了市值增长的神话; 另一方面当我们谈及现状,大家又都会面露难色,尤其在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秀高调宣布杀入本地生活赛道之后,相当部分观点认为这将会稀释美团的先进性,甚至于相当长时间内这几乎成了“显学”:谈美团必说抖音冲击。“不确定”几乎成了彼时谈论美团的高频词汇。 正因为有上述过去和当下十分拧巴的观点,使得美团2023年财报尤其引人注目,这几乎是成了市场对美团的一次大考。 我们先用极简篇幅概括此份财报: 基石核心本地商业部分增速和盈利性方面均得到了很好体现,同比增长高达28.7%(该部分总营收高达2069亿元),经营盈利同比增长31.2%(规模为387亿元),全年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3.9%,达到219亿笔,在线营销服务同比增长亦达到了31.2%。 对比阿里,京东等陷入增长瓶颈企业(营收同比增长已经低于10%),美团此次增长自然是超出预期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狼来了”的紧张舆论面前,美团为何还能如此稳呢?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狼来了”的恐慌并未成真,相反2023年美团通过一系列经营和业务创新,不仅稳定了基本盘,甚至还拉大了与对手差距,这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其二,2023年美团基本盘已经得到强化,2024年开篇所言“不确定”感将持续弱化,一些机构已经开始上调对美团未来的预期; 其三,宏观经济进入刺激需求,提振CPI这一新周期,“服务业概念股”的美团将在此被动收获红利。 拼好饭成“高确定性”牛鼻子 2023年当市场普遍认为“狼来了”时候,我曾用经济学原理站在商家角度分析了美团的核
      2,3399
      举报
      对手来了 美团天花板也上移了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3-20

      快手全面盈利:持续性和潜力还有多大?

      快手全面盈利,市场想让快手回答的问题也有了回复。 1)问题一:短视频是很红,但不确定快手能否把短视频红利吃到底?这主要涉及企业的可持续增长问题; 2)问题二:在短视频商业化进程中,要进入新的领域新的赛道,如带货直播对老牌电商平台的扰动,在2023年各家平台都标榜“最低价”,竞争的加剧是否会影响快手的商业化进程。 每当我与朋友谈及快手,上述问题总是萦绕其中,如今借2023年财报发布我们再思考上述问题。 2023年快手总收入超千亿元,达到1134.7亿元,同比增长20.5%,毛利率由上年的44.7%升至50.6%,其中电商GMV突破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超过30%,全年经营利润和年内利润双双回正,正式进入盈利阶段,经调整盈利比为9.1%。 1.快手商业模型仍在优化中; 快手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以短视频来吸收并沉淀用户,以强用户时长获得可观流量,再通过广告,电商,短剧等形式,最终实现流量变现。 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流量生意,我们根据快手官方信息,整理了单位用户时长的收入情况。 一个商业模型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效率是最好的观察窗口。进入2023年之后,快手单位时长收入改善明显,流量的商业化变现道路仍然通畅。 2023年电商堪称是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功臣”,强流量优势满足了商家去库存,保现金流的需求,而电商又为平台带来内循环广告等收入。 2023年快手毛利率创下历史高点,这主要也是营销类广告收入的推动(卖“水”更具性价比),而这背后也主要是电商的推动。 2023年电商GMV增速超过30%,较之老牌电商平台优势是明显。在平台仍具有鲜明的流量优势时,商家,用户与平台的“低价协议”就可以持续。 2.快手现在重心要从用户增长侧重于商业化探索; 2023年快手损益表看点多多,市场费用,行政开支等期间费用收缩明显。 中国2C互联网企业往往有“蓄水养流量”的传统,前期用强市场费用砸用户(电商业
      509评论
      举报
      快手全面盈利:持续性和潜力还有多大?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3-19

      小米汽车需学赛力斯 “不服就干”还在否?

      图片 千呼万唤中小米SU7终于要在3月28日正式登场,自技术发布会至今也已经三月有余。在这段时间行业也在以各种形式来迎接小米SU7的到来: 1)春节后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为行业蒙上重重阴影; 2)小鹏,理想等车厂继续降价,3月3日小鹏G6宣布降价2万,理想在3月12日对2024款车型序列进行调整,理想L7Air、L8Air售价下调1.8万元; 3)极氪001入门的WE版从30万元降至26.9万元,被业内解读为这是对小米的精准打击。 篇幅原因,我们不需要一一列举,仅上方所罗列事项都已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卷”勾勒的淋漓尽致,即便是特斯拉也在2024年初官宣中国市场Model 3和Model Y降价,“内卷”的压迫感扑灭而来。 在此之前我们曾此有过分析: 车企供应增速超过总需求(表现为行业产能利用率开始下行),市场由此迫使车企价格再平衡,在此过程中又遇到三大汽车央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KPI这一新现象,在现金流,市场占比等指标压力之下,价格战成为必选模式。 另一方面作为资本驱动型产业,价格战比拼的又是利润、资本对亏损的容忍度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率等等,过程又极为残暴,战役尚未打响就有企业退出,这也可视为提前止损。 小米SU7即将上市,市场已然是这样凶残了,等待小米的究竟是什么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对比赛力斯,小米SU7的创业环境要优于前者; 其二,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米基石业务呈现回暖迹象,给SU7提供了更大的容忍空间; 其三,小米SU7定价宜激进要市占率,不宜保守稳财务。 同样造车,赛力斯胜在魄力大 当前市场尤其关心小米SU7的定价问题,20-25万这一价格区间已经被小鹏、极氪、银河等厂商“卷”得一塌糊涂,意味着初入新手村的小米未实现打怪升级,就要进入“恶人谷”厮杀,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小米选择在20万以下,固然可以避开竞争,但配置拉满的SU7极有可能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
      753评论
      举报
      小米汽车需学赛力斯 “不服就干”还在否?
    • 思辨财经思辨财经
      ·03-09
      央行行长说“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结合当前CPI,央行继续宽松货币预期是非常明确的,且物价上不来央行不会罢休。 作为消费升级时代既得利益者,京东市值与CPI密切相关,政策红利既得利益。 但经营端仍要慎重。$京东(JD)$
      697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