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财经

一视财经是国内著名财经深度自媒体。

IP属地:未知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5-23 09:30

      美的太子 封疆在外的得与失

      ​ 撰文丨 一视财经 邱邱    编辑 | 西贝   说起“二代”,家电巨头美的“太子”何剑锋相较于“国民老公”王思聪、刚刚因接班走红的哇哈哈公主宗馥莉显然要低调。不过,低调不代表隐忍和低能,这种另类“交接”方式,更像是何家父子的刻意安排和布局。 01父子默契 何剑锋上一次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还要追溯回2020年的一起针对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绑架案。 2020年6月14日下午5点多,5名绑匪闯入了何享健位于广东佛山君兰国际的高尔夫生活村的家中,5名绑匪声称身上携带爆炸物,迅速控制了时年78岁的何享健及其家人,要求何家提供1亿元的赎金。 面对飞来横祸,何家父子表现得极为冷静、配合默契,何享健一面稳住绑匪,让秘书取来1亿现金,儿子何剑锋则趁绑匪点钱、运钞不备之际,溜出房门,游过豪宅旁的人工河,到隔壁的警局报了警。最终,经过12小时的周旋,第二天清晨5点左右,警方终于将5名绑匪抓捕归案。 对比当年,“世纪悍匪”张子强绑架香港富豪郭炳湘后,由于郭家内部对赎金意见分歧,导致郭炳湘获救后性情大变,家人失和,最终兄弟反目的悲剧,这一次何家父子可谓是父子齐心,各显神通,顺利过关。 其实,不止是在此次的绑架案中,父子齐心,却又分头行动,各显神通,何剑锋在自己的商业帝国打造上也遵循的是这个思路。 02另类交接 “不怕二代吃喝玩乐,就怕二代积极进取。”网络上不少网友针对二代创业少有成功的现象,曾有如此调侃。但何剑锋却似乎是个例外,至少在明面上,这位美的“太子”干得确实还不错,其一手创立的盈峰集团已经控股了三家上市公司。 能取得这些成绩,何剑锋最大的依仗是美的集团。 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何剑锋进入美的工作,从基层车间,最基础的工种干起,何剑锋逐步熟悉了电器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于是在1995年,何剑锋跳出美的,自立门户,靠着美的
      33评论
      举报
      美的太子 封疆在外的得与失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5-15

      500亿缩表不依赖阿里,网商银行“理财”致富?

      撰文丨 一视财经 晓宇    编辑 | 西贝   在“阿里系”的光环下,网商银行的最新财报相比以往,表现究竟有何亮眼之处? 4月底,在银行财报季,网商银行公布了其2023年度财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其内容显示,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在2023年三季度末达到高点后,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缩水。 作为阿里旗下的独家持牌银行,网商银行此番资产规模的变化引发诸多疑问。 具体来看,2023年三季末的资产规模为4847.32亿元,而到了2024年一季末,资产规模下降到了4322.54亿元,仅半年时间就缩水了524.78亿元,降幅超10%。 这一资产规模的减少主要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规模的下降有关,网商银行在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一季度,该项共下降了约710亿元。 同时,网商银行也在资产端减少了存放央行等低息现金资产,2023年9月末的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为1342.98亿元,而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则下降到了517.26亿元。 从2023整年的表现来看,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9.49%和18.80%的增长,达到187.43亿元和42.03亿元。尽管营业收入增长,但利润总额实际上比2022年的38.15亿元下降了4亿元,降幅为10%。 图源网商银行2023年年报 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网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仍在增大。2023年网商银行进行了103.61亿元人民币的核销,同比增幅达到62.39%,还以约1折的价格转卖了原始金额分别为41.96亿元、11.43亿元、8亿元的不良资产包,成交价总计约5.89亿元。明显,网商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增大,资产质量端的风险敞口正在快速扩增。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财报致辞中阐明,网商银行的“缩表”行为,是其为防控风险而做出的主动调整。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财报致辞中提到,2023年网商
      162评论
      举报
      500亿缩表不依赖阿里,网商银行“理财”致富?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5-10

      李书福精打细算 极氪“卑微”IPO之谜

      撰文丨 一视财经 木卫    编辑 | 西贝   李书福在资本市场素以长袖善舞而著称,在他庞大的上市公司版图里,新能源车企极氪又添一砝码。 5月10日,极氪正式以“ZK”为代码在纽交所上市,据报道,极氪将其 IPO 发行价定在每股21美元,位于每股18至21美元价格区间的上限,共筹资4.41亿美元。 据悉,5月8日,极氪已提前一天结束认购,获得了超过5倍的超额认购。宁德时代、Mobileye等原投资者与合作伙伴均在此次IPO中继续认购。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对于极氪的投资热情超过了预期。 这并非极氪第一次尝试IPO,去年11月,极氪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并计划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过了130亿美元。 但当时的IPO进程在一个月之后就宣告暂停。当时给出的解释是“时机并不成熟,估值预期不匹配,市场情绪仍然疲软。” 车圈二代,以快制胜 极氪此番上市,不仅创下了自2021年10月以来赴美IPO最大规模中国公司的记录,同时创下了史上最快IPO新能源车企的记录。在赴美IPO这条赛道上,特拉斯用了7年,零跑用了7年,小鹏用了6年,理想用了5年,蔚来用了4年,而极氪只用了3年。 继“蔚小理”之后,极氪也即将成为第四家登陆美股上市的中国新能源车企。 毫无疑问,极氪是车圈内的“富二代”。背靠财大气粗的吉利集团,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尽管2021年3月,极氪才从吉利的胎胞中脱离出来,然而,对在新能源赛道厮杀已久的一众友商,这个“小年轻”很快就用数据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极氪之快,在于交付。 交付量是衡量新能源车企的重要指标,从0到10万辆,极氪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横向对比下来,这个数字是其他新能源车企的一半,而从10万到20万这个区间,极氪只用了8个月,在数量上,极氪正在迅速追赶、抢
      310评论
      举报
      李书福精打细算 极氪“卑微”IPO之谜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5-08

      喜马拉雅的“声”意,这次资本能买单吗

      文丨 高山 编辑 | 西贝 四月中旬,喜马拉雅在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的联合保荐下,再一次向港交递交了招股书。这意味着2021年、2022年一共三次,冲击美股、港股失败后,喜马拉雅再次向IPO发起冲击。这次更新的招股书同以往对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公司终于盈利了。 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全年营收为61.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4亿元,这意味这喜马拉雅终于可以摘掉亏损的帽子,更有底气地交出自己的招股书。那么盈利后的喜马拉雅真能上市成功吗?作为国内音频龙头的喜马拉雅执着上市,又反映了在线音频行业怎样的行业困境? 01、节衣缩食,换来的艰难盈利 根据公司自述,之所以能在2023年实现扭亏,原因有三个:用户群扩大,变现能力增强,以及成本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改善和经营效率提升。 但细看招股书就不难发现,前两个看上去积极的因素跟理想中,用户快速增长、商业化路径走通的美好愿景相去甚远。2023年喜马拉雅月活用户达到3.03亿,虽然实现了增长,但增速只有4.1%,对比2021、2022年7.2%、8.6%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所以就用户数来看,所谓的用户群扩大其实是遇到了增长瓶颈。 说来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时至2023,互联网早就过了当年那个“所有传统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的黄金时代,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喜马拉雅坐拥3亿月活,虽然比不上一线的国民级应用,但在在线音频领域,国内还难有对手可以望其项背。 存量市场里,扩大付费会员占比,进一步提升货币化率,也能带来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可在这点上,2023年喜马拉雅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和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会员的付费率,相较于2022年都出现略微下降。好在,依靠客单价相对高的儿童会员、家庭会员等类别,喜马拉雅勉强实现了订阅营收的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第二大营收来源广告收入,在2023年只有
      125评论
      举报
      喜马拉雅的“声”意,这次资本能买单吗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4-30

      2023年净利润翻番,红豆股份男装主业高质量增长

      文丨 高山 编辑 | 西贝 红豆股份(600400.SH)4月24日晚间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据披露,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归母净利润3000.56万元,同比增长99.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7.46%。聚焦男装主业,红豆股份的Hodo男装业务2023年度营收同比增长23.57%,整体经营业绩呈良好增长态势。 明星单品策略见效,衬衫品类营收3年持续攀升 在男装行业市场集中程度较低的现状下,红豆股份在男装差异化赛道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决心。聚焦“经典舒适男装”战略,红豆股份转型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重磅推出了明星单品——“0感舒适衬衫”,以明星单品策略构筑“红豆=舒适”的消费认知基本盘。 以“0感舒适衬衫”带动全盘销售,红豆股份衬衫品类打开了新一轮的增长空间。财报披露,其衬衫单品类23年度营收攀升至4.48亿元,较转型前2021年度营收同比增长52.38%;生产量、销售量已连续三年均突破300万件,2023年末分别达422.4万件、381.54万件。 从0到热销100万件的0感舒适衬衫,是红豆股份优秀产品力的见证,承担了“开创舒适新赛道、支撑高端化转型、扬中国品牌之光”三大使命,更是品牌价值、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表现。 渠道结构优化,1年以上直营店平均营收增幅达34.3% 随着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增多,“渠道优化”成为各企业财报中的高频关键词。深耕全渠道运营,红豆股份近年在渠道变革、品牌势能向上的改革成效值得期待。 查阅历年财报数据注意到,红豆股份的线下渠道数量已迎来底部反转。截至2023年末,红豆股份直营门店达476家、加盟联营店526家,年内共计新开162家。其中,直营门店成长尤为迅速,23年度营收同比增长16.08%、毛利率达59.83%,连续开业12个月以上直营店的平均单店营收同比增长34.3%。 线下渠道运营质量向
      170评论
      举报
      2023年净利润翻番,红豆股份男装主业高质量增长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4-24

      适老金融服务赋能“银发经济”

      文丨 高山    编辑 | 西贝   今年70岁的张大妈是北京银行华安支行的常客,每月5日,她都要到华安支行支取退休金,同时缴纳水费等生活用费。“孩子说让我用微信、支付宝,可是我习惯了用现金。”张大妈表示,“我家就住在旁边,过来很方便。而且我也喜欢到北京银行来,这里环境好,每次来都可以测量一下身高、体重、血糖和血压。” 金融如何更好为老年客群服务?这是银行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目前,60岁以上人口近3亿人,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银行围绕老年群体需要,全面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助银发客群跨越“数字鸿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其中多次提到要更好满足老年人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群体支付便利性。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老年人却逐渐在数字生活中“掉了队”。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群体中还有一半人不会上网。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时所面临的“数字鸿沟”等问题,《“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为给老年人打造“视、听、触”多感交互的最佳体验,各大银行遵循简洁、易用、稳定、智能原则,持续探索线上适老化改造措施。 北京银行华安支行大堂经理介绍,老年人来支行办理的业务主要就是存钱、取钱、汇款之类的基础银行业务,大部分都可以在手机银行和智能自助设备上办理,而且操作也比较简单。 北京银行为老年客群推出了“尊爱版”专属手机银行APP,这款APP围绕老年客群的行为习惯和常用需求,开设账户查询、社保医保、转账汇款、投资理财、定
      161评论
      举报
      适老金融服务赋能“银发经济”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4-19

      北京银行聚焦科技金融 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

      编辑 | 西贝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方向。 作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北京银行将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作为重要战略,积极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2023年末,该行服务近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贷款余额超729亿元,形成了同业领先优势。 点燃金融服务“专精特新”市场热潮 近日,记者走进江西信达航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航科”),看到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江西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信达航科相关产品可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需求。 “正是有了北京银行三年前提供的贷款,我们的项目才能顺利建成投产。”信达航科董事长吴宝林说,如今公司订单充足,已走上快速发展轨道。 据悉,2020年7月,作为南昌市及安义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信达航科高性能碳化硅新材料前驱体产业化项目正处于投入期,公司急需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如果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信达航科有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北京银行南昌分行得知有关信息后,立即组成专项小组,分支联动、群策群力、协同推进,讨论确定具体方案,加速业务落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信达航科便成功拿到南昌分行给予的授信项目贷款3500万元,项目得以顺利建成投产。 “渴时一滴如甘露,这笔项目贷款真是我们企业的‘及时雨’。”回忆起当初的局面,吴宝林满是感慨。“既细致负责又高效快捷。”在谈及过往合作时,吴宝林这样评价北京银行的金融服务。 这只是北京银行助力科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2022年12月,北京银行在业内首次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点燃了金融服务专精特新的市场热潮。
      358评论
      举报
      北京银行聚焦科技金融 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4-19

      鹰瞳科技眼高手低 AI医疗为何陷盈利窘境?

       作者 | 一视财经 归墟  编辑 | 西贝  被誉为“AI医疗第一股”的鹰瞳科技,想象力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最近鹰瞳科技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财务报告,据财报显示,其2023年实现营收2.039亿元,同比增长79.5%;实现毛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24.04%,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2022年则为-1.8亿元。虽然有明显的向好收窄趋势,但依然处于亏损状况。 医疗行业向来属于高毛利行业,营收飙升不足为奇,增收不增利一直被业界诟病,盈利路径是摆在鹰瞳科技面前的最大难题。 高毛利背后 两会期间“中国制造2025”列出十大领域,对标美德日,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鹰瞳科技都在两条赛道上,AI医疗绝对是长坡厚雪赛道。 但却让投资者迟迟看不见光。 据财报显示,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9.46%,而疫情期间的2021年营收增速达到141.61%,这么一比较如今的增速确实略微尴尬。 鹰瞳科技所处的AI医疗和大部分医疗行业一样,同在高毛利行业,并且鹰瞳科技自身也做到了高毛利,但财报显示,2023年鹰瞳科技61.35%的毛利率水平,居然与口罩时期的2021年的60.98%水准持平。 不仅如此,其净利润却常年亏损。财报显示,2019年到2023年,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0.8亿元、-1.43亿元、-1.8亿元和-1.33亿元,五年累计亏损6.23亿元。其中,2023年,其净利率表现为-71.41%,虽然较2022年的-160.78%有所好转,鹰瞳科技称,年内亏损大幅收窄主要由于收入大幅增加、营运效率持续改善、以及成本控制加强导致毛利率提升。但却无法掩盖鹰瞳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不平衡的现实。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关键是公司高企的费用支出。 财报显示,2023年鹰瞳科技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006亿元,行政开支
      514评论
      举报
      鹰瞳科技眼高手低 AI医疗为何陷盈利窘境?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4-15

      蔡崇信不背锅 阿里的冬天要来了吗?

      作者 | 一视财经 邱邱   编辑 | 西贝  近日,关于阿里巴巴反思、变革的新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4月10日,淡出管理层许久,连续5年未曾在阿里内网发帖的马云,在阿里内网发布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长篇幅帖子分享自己对公司改革创新的看法。 先不论帖子内容,光是发帖行为,就引得市场重新产生这位传奇创始人将重归戎马,执掌阿里的猜想。就发帖内容来看,马云主要是表发了自己对目前公司的掌舵者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和集团CEO吴泳铭的全力支持,为它们进行的系列改革站台。不过,外界好奇的是,蔡崇信的反思是否过度,阿里的冬天是否真的会来临? 01、蔡崇信不背锅 “过去几年,阿里落后了,淘天集团的问题在于忽视用户体验,整个集团已经为此进行了重组”,4月3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接受挪威主权基金专访时关于阿里过去几年的表现,进行了上述反思。 这样的反思其实早已不新奇。在去年11月,受益于亮眼的业绩,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成为市值最高的中概股。彼时,马云就曾在员工感慨的帖子下回复,“阿里会改,阿里会变,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相比大张旗鼓的反思,更值得关注是其实是三个问题,阿里的冬天从何而来,阿里在冬天里做了什么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真的有助于阿里走出冬天吗? 回答冬天从何而来,互联网上有声音说“蔡崇信越反思,张勇就越尴尬”,将矛头完全指向前CEO张勇,这显然是片面的,更何况就阿里目前合伙制的组织架构来看,以马云在公司内部仍留存的巨大影响力来看,这个因也绝不能完全归到张勇头上。 对此,马云在《致改革,致创新》里说的很明确:“坦然面对问题,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要负责任地寻找未来之路”。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马云的帖子里说,是追逐KPI、是大公司病。这太隐晦了,过去几年里拼
      4,4641
      举报
      蔡崇信不背锅 阿里的冬天要来了吗?
    • 一视财经一视财经
      ·04-10

      阅文业绩告急 侯晓楠赌上短剧

      作者 | 文心  编辑 | 西贝  2024,阅文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绝对变局之年。  一切都反应在业绩上。近日,阅文集团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阅文集团全年总收入为70.118亿元,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润达8.05亿元,同比增长32.3%,然而,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撇除若干一次性及/或非现金项目的影响)的归母净利润达11.304亿元,同比下滑16.2%,净利润率由2021年的17.7%下滑至16.1%,且营收出现上市5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阅文集团CEO侯晓楠在业绩发布后表示,期待2024年成为阅文的“爆款之年”,事实却难言乐观。 年报中暴露出营收下滑、在线业务下降、版权运营收入减少、新人作家收入表现不佳以及用户付费转化不足等问题。 然而随着网络文学监管收严、行业持续周期调整……尽管阅文已经回归付费,降本增效,押注短剧但行业“内卷”加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内焦外困,新增长曲线迟迟未现,阅文能否赌对新曲线,走出困局? 告别高增长周期? 阅文集团尽管在行业地位无可撼动,但财报显示,其目前发展正面临多方挑战。 阅文诞生于网络文学野蛮生长时期,2015年阅文由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强势合并,彼时旗下品牌涵盖QQ阅读、起点中文网、红袖读书、潇湘书院等。受益于IP改编,于2017年11月阅文顺利登陆港交所;2018年,向IP产业链下游拓展,阅文收购新丽传媒,而后新丽便成为阅文营收主力,但新丽传媒也曾因营收不振,将阅文拖入巨亏泥潭;2020年程武接棒阅文,在经历持续亏损后,于2021年6月提出“大阅文”战略升级,实现阅文再造,明确以网络文学为基石,以IP开发为驱动力,开放性地与全行业合作伙伴共建IP生态业务矩阵,但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经过三年战略积累,业绩并不乐观。据财报显示,2023年,阅文实现收入70.12
      86评论
      举报
      阅文业绩告急 侯晓楠赌上短剧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