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V

HiEV大蒜粒车研所

IP属地:未知
    • HiEVHiEV
      ·05-18 11:32

      内卷、降价、出海,博世财报中的中国车市

      作者 |苗岭 编辑 |德新 汽车价格战的阴云之下,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博世集团销售额仍在稳步提升。 2023年,博世集团销售额达到916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8%。息税前利润从上一年的38亿欧元增至约4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5.3%,同比去年实现小幅增长(2022年息税前利润率为4.3%)。 博世是当前全球营收最高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博世集团主营业务由四大板块构成,分别是智能出行业务、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消费品业务、工业技术业务。其中,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智能出行业务是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 2023财年,博世智能出行业务销售额达563亿欧元,占集团总销售额的61.5%,也是博世增长最为强劲的业务领域。智能出行业务2023年的EBIT(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4亿欧元,相比之下,2022年的EBIT为17亿欧元。 前述的成绩,建立在全球汽车产量在2023年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即Covid-19大流行之前)——大约9300万辆,但仍低于2017年约9800万辆的峰值。 作为全球顶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每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搭载了博世的零部件。因此博世的业绩表现,也是全球和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的晴雨表。 「2024年经济回暖的迹象尚不明朗。」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博士表示,2024年全球经济增幅预计为2.3%,「我们正努力实现至少7%的目标利润率,即使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我们仍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 一、博世智能出行:百年Tier 1有史以来最大重组 今年初,围绕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转型,这家老牌零部件厂商,对其核心业务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 这次改革强化了其汽车业务的灵活性,并且强化了其在中国区的决策能力。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表示,全新重组后的智能交通业务,目标平均每年增长约6%,到20
      154评论
      举报
      内卷、降价、出海,博世财报中的中国车市
    • HiEVHiEV
      ·05-16 12:36

      问界新M5交付,「975」组合站稳中国豪华智电定位

      作者 |老缅 编辑 |德新 5月15日,问界新M5已正式开启全国用户交付。从网传图片可以看到,华为余承东以及赛力斯AITO问界BU总裁何利扬亲自出席了首批交车仪式。 4月23日,在不到1个月前,新M5发布。新M5共推出三款车型: 增程 Max版(后驱)售价24.98万; 纯电Max版(后驱)售价26.98万; 增程Max RS版(四驱)售价27.98万。 作为鸿蒙智行问界序列的第一款车,M5承载很多意义。它是开拓者的角色,也是普及者的角色。 余承东在当时的发布会现场回顾M5的发展: 问界M5首发了华为鸿蒙座舱; 2022年5月,问界M5开启规模交付,7个月后交付超7万辆; 2023年4月17日,问界M5首发HUAWEI ADS 2.0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正式开启智能汽车新时代。 这次,全新的M5在外观等方面进行了小幅优化,并针对车辆配置与智驾系统进行了升级。最为受到关注的是,问界新M5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即满血版ADS。 根据官方数据,问界新M5上市24小时累计大定 4031台,截至目前,问界并未更新新M5的最新大定数据。 但据鸿蒙智行官方透露,鸿蒙智行全系车型4月份交付量为29,632辆;5月1日 - 4日,全系车型大定突破8600台。 伴随着新M5的交付,鸿蒙智行以及问界系列交付数据预计将在5月迎来新高。 一、新M5,卡位25万元价位段 新款的问界M5,分为三个版本: 增程 Max版(后驱)拥有ADS 高阶智能驾驶,搭载42kWh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CLTC综合续航1440km、纯电续航255km。 纯电Max版(后驱)在此基础上,换装83kWh 宁德时代电池,CLTC综合续航602km。 增程Max RS版(四驱)则拥有专属的20英寸RS黑曜运动轮毂和RS黑曜运动套件,同样搭载42kWh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CLTC综合续航1275km、纯电续航230
      240评论
      举报
      问界新M5交付,「975」组合站稳中国豪华智电定位
    • HiEVHiEV
      ·05-15

      吴新宙带队的英伟达智驾:先追平第一梯队,2026年量产L3

      作者 |德新 编辑 |王博 4月下旬,在北京车展开幕前的一天,NVIDIA全球副总裁、汽车业务负责人吴新宙现身NVIDIA位于北京国贸商圈41层的办公室。 在这之前,他已经在国内待了一个多月。同新宙一起会见媒体进行沟通的,还有英伟达负责数据中心业务的全球副总裁Norm Marks以及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汽车业务负责人刘通。 彼时是新宙到任NVIDIA半年多以后,第一次在国内公开露面。 今年时值NVIDIA下一代车载中央计算平台DRIVE Thor量产前的关键一年。中国是全球市场智能驾驶应用最为活跃的市场,DRIVE Thor平台不少的先锋客户都来自这里。 与此同时,在智能驾驶的软硬件平台之外,AI应用正在向汽车行业全面渗透,包括开发、设计、营销、生产等在内的全流程。 NVIDIA凭借「DRIVE计算平台+数据中心 + Omniverse软件栈」的组合,希望在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中拿下更大的蛋糕。 吴新宙在这次会议上再次重申了「AI定义汽车」的观点,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端到端的架构正在重新定义第三代的智驾技术栈。 在座舱领域,NVIDIA全球副总裁Norm Marks提到今年2月他来国内试驾了理想,理想在座舱大模型MindGPT上的进展和未来构想令人吃惊。 NVIDIA汽车业务的雄心也正从车上,渗透到造车的全流程。 前不久,NVIDIA基于DRIVE Thor和Omniverse与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达成合作,绝大部分人的关注点在于比亚迪发力智驾。 与之相比,Omniverse的合作乍看没有那么性感。但NVIDIA希望从数据中心、智能工厂、机器人等全领域帮助这家庞大的车企降本增效。毕竟仅仅在生产环节,比亚迪每年就雇佣了超过30万人。 一、端到端,定义第三代智驾软件栈 「接下来,AI定义汽车肯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这个观点在新宙最近几个月的公开露面中不断被重复提到。
      358评论
      举报
      吴新宙带队的英伟达智驾:先追平第一梯队,2026年量产L3
    • HiEVHiEV
      ·05-14

      车载GPT爆红前夜:一场巨头竞逐的游戏

      在基于GPT-3.5的ChatGPT问世之前,OpenAI作为深度学习领域并不大为人所看好的技术分支玩家,已经在GPT这个赛道默默耕耘了七八年的时间。 好几年的时间里,GPT始终没有跨越从“不能用”到“能用”的奇点。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6月份发布的GPT-3,从这一版本开始,GPT可以做比较出色的文本生成工作了,初步具备了“智慧涌现”能力。 再后来,OpenAI在GPT-3.5里加入了个人机交互界面,做了聊天机器人ChatGPT,迅速席卷全球,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用户数量迅速突破1亿大关。 图片来源:英伟达 海外的谷歌、Meta、特斯拉,国内的百度、华为、阿里、字节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在GPT大模型上的投入,再后来,本土电动车企形形色色的GPT也陆续问世了。 自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问界M9上的盘古大模型、理想OTA5.0里的Mind GPT,蔚来汽车上的NOMI GPT、小鹏XOS天玑系统里的XGPT陆续上车,不仅帮你写诗,还能帮你做事。 那么,这些车载GPT是如何横空出世的,它们又将为汽车上带来何种变化呢? 一、大模型上车:开源 VS 闭源 早期,没有在大模型方面布局的本土车企是借助国内外开源的基础大模型自研GPT,这应该也算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原因无他,真正自研大模型实在太消耗资源了。 大模型的赛道非常卷。为了缩短训练时间,且提高训练效率,OpenAI、谷歌、Meta这些巨头的基础大模型都是投入大几千张甚至几万张A100、H100显卡训练出来的。 1万张A100大约对应3.12E的训练算力。公开信息显示,国内头部车企里,华为用在汽车业务上的训练算力3.5E,百度为2.2E,蔚小理的算力规模都在1E左右。 在一次访谈中,马斯克透露过xAI的Grok(据说要上特斯拉的车)训练投入了8000张A100。从GPU小时来算,且不说这些闭源的参数量奔着万亿级别而去的大模型
      185评论
      举报
      车载GPT爆红前夜:一场巨头竞逐的游戏
    • HiEVHiEV
      ·05-13

      极氪速度:70亿市值登陆纽交所,这家纯电豪华品牌开启弹射模式

      作者 |老缅 编辑 |德新 北京时间5月10日晚,极氪智能科技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 因获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累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每份ADS 对应10份普通股),募资约4.41亿美元。 在此基础上,若承销商行使其超额配售权,则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415万股ADS,募资额度也将相应提升至5.07亿美元。 首个交易日,极氪收盘股价报28.26美元,较发行价21美元上涨34.57%,市值为68.98亿美元。 创办37个月即完成IPO,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说: 「极氪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发布到IPO的最快纪录。 在这背后,是我们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创业37年的积淀,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赛道的探索。」 一、「最快上市」车企 极氪成功打破了国内车企最快IPO的纪录。 作为对比,小鹏、理想、蔚来分别在成立6年、5年、4年后登陆资本市场。 2021年4月,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共同投资成立了极氪汽车,成为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纯电汽车品牌。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子品牌,极氪几乎得到了吉利控股旗下各类资源的加持,其中就包括吉利最引以为傲SEA浩瀚架构,以及三电技术、供应链体系及用户生态等。 其中,吉利花费4年、投资180亿元打造的浩瀚架构,早在2014年规划之初,就前瞻地规划了800V高压系统,这也给了后来极氪汽车在纯电赛道的竞争里提供了保持领先的底气。 而吉利对极氪的偏爱,也能在以下两笔收购中可见一斑: 2021年7月,极氪以10.578亿克朗(约7.99亿元)收购了位于瑞典哥德堡CEVT(吉利中欧技术研发中心)100%股权,后更名为极氪欧洲创新中心。 要知道,CEVT在组织架构上与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并列,母公司同属吉利控股,其涵盖了未来吉利的所有产品开发战略,包括吉利与沃尔沃共平台开发的CMA
      307评论
      举报
      极氪速度:70亿市值登陆纽交所,这家纯电豪华品牌开启弹射模式
    • HiEVHiEV
      ·05-11

      端到端将重塑智驾?获10亿美金融资,解密英国AI独角兽Wayve

      作者 |张马也 编辑 |德新 就在前两天,英国AI公司Wayve宣布获得新一轮10.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软银、英伟达和现有投资人微软,可以说是顶级豪华阵容。 作为一家英国公司,Wayve这轮融资也创造了英国AI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融资。甚至英国首相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巩固了英国作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的地位」。 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Open.ai在过去两年成为全球顶级的热门标的;而智能驾驶领域,曾经获得过10亿美金级融资的公司不多,只有Waymo、Argo、Cruise等少数几家。 Wayve的巨额融资也勾起人们对于未来的强烈好奇:它有没有可能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Open.ai,又或者说,成为端到端这代技术上的Waymo/Cruise? 到目前为止,Wayve已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3亿美元。除了资本大鳄和商业巨头,有「深度学习三巨头」美誉、现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也是Wayve的投资人。 Wayve上一次引发关注是在不久前3月份,原Mobileye中国区的负责人 Erez Dagan加入Wayve担任总裁,主要负责产品、业务和战略。 本轮融资后,Wayve将加速推出首款用于量产车辆的自动驾驶软件,包括L2+智驾软件以及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Erez加入后,其重点关注的方向也是面向OEM的交付。据说,Wayve正在与全球前几大车厂商洽谈合作。 一、自动驾驶2.0:押注端到端 Wayve由Alex Kendall(联创兼现任CEO)和Amar Shah(已离开)于2017年共同创立,两为均来自剑桥大学。 其公司总部英国伦敦,目前约有300名左右的员工。 Wayve称自己是第一个在公共道路上,开发和测试端到端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 2015年,Alex Kendall与Vijay Badrinarayanan(现任AI副总裁
      560评论
      举报
      端到端将重塑智驾?获10亿美金融资,解密英国AI独角兽Wayve
    • HiEVHiEV
      ·05-09

      零跑C16:大六座满配不到20万,这家新势力的野心已经藏不住

      ‍作者 |老缅 编辑 |德新 4月25日,零跑汽车在北京车展上举办了首款全场景中大型六座SUV车型C16的预售发布会。 C16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预计满配售价20万元以内。 零跑C16融合了MPV的宽敞空间和SUV的造型风格,零跑甚至将这款车称为MPSUV(Multi-Purpose Sport Utility Vehicle)。 「既有MPV的空间体验,又有SUV的挺拔气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说。 据零跑官方消息,预售开启24小时,零跑C16订单总数已突破11950台。 一、不到20万的大六座,零跑瞄准了什么? C16是零跑首款中大型六座SUV。 作为LEAP 3.0技术架构的旗舰之作,「MPV的空间设计和舒适体验 + SUV的造型风格和多场景功能」是零跑C16的两个核心定义。 为了满足这两个定义,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介绍,C16将空间利用率做到了极致,高达67%;同时采用CTC 2.0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并且将电池控制模块集成到电池包内,实现全平地板设计,有效增加了车内高度空间。 C16在舱内,采用2+2+2座椅布局。 其中,二排座椅采用独立布局,坐垫纵向深度502mm,靠背可实现145°大仰角,二排脚部空隙高度115mm,让坐姿更自如。同时配备加热、通风功能,还有二排座椅一键前移/后移功能,可迅速切换二/三排模式。 针对SUV产品第三排座椅舒适性欠佳的问题,C16也专门做了优化,包括座椅整体横向宽度、坐垫纵向深度、坐垫厚度、座椅离地台高度、三排脚部空隙高度。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零跑希望开创一个新的细分市场,重点满足一部分在SUV与MPV里难以抉择的消费者,零跑C16希望成为他们的首选。 「既想要SUV的高离地间隙和适应多种地形的行驶性能,也想要舒适性和乘用性,以满足家庭出行需求的用户。」只能说,用户既要又要的心态,零跑拿捏得很准。 不过
      394评论
      举报
      零跑C16:大六座满配不到20万,这家新势力的野心已经藏不住
    • HiEVHiEV
      ·05-09

      出货300万片后,智舱界「小高通」浮出水面

      作者 |张祥威 编辑 |德新 2024年北京车展,本土芯片公司开始截击外企供应商。 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行业智驾芯片看英伟达,座舱芯片看高通。英伟达Orin系列广受欢迎,高通8155席卷主流智能汽车,8295更是被视为最强配置。 不过,中国汽车产业链不可小觑。 在这届车展上,地平线推出智驾芯片征程6家族截击英伟达,芯驰科技发布座舱芯片X9CC阻击高通。「芯驰类似于是一个小英飞凌+小高通。」芯驰科技副总裁陈蜀杰表示,小高通是指在座舱芯片领域两家公司可以相互对标。 在X9CC之前,芯驰科技的座舱芯片出货量高达300万片。此次推出的X9CC,NPU算力更是比上一代芯片提升三到五倍,与高通8295的参数相当。 今天来拆解中国汽车界的「小高通」,是如何将产品拉升到与座舱芯片王者对抗的高度。 一、300万片上车,布局宽广的座舱产品线 要做中国的「小高通」,芯驰科技并没有采用完全跟随的战略。 高通座舱芯片量产过程中,先后发力三代产品,从最早的820A,到8155,以及8295。产品少而精,越往后越成为座舱芯片的标杆产品。 不过,高通的座舱芯片产品消费电子的属性更多一些,策略更激进,会倾向于驱动客户去用它最新的东西。这个过程对于车厂来讲,赚得了声量,但同时意味着不小的研发成本。 对比之下,芯驰科技在车规芯片领域建立了一条非常宽的产品线,包括座舱、智驾、网关以及车控。 其中,座舱芯片的出货量最多,产品线最广,根据芯驰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至今出货超过450万片,其中座舱芯片超300万片,车控MCU超150万片。 座舱芯片中,X9系列从10KDMIPS的双核,一直布局到200KDMIPS的X9CC,产品包括X9E、X9M、X9H、X9HP、X9SP。 这些产品覆盖了仪表、IVI、座舱域控、舱泊一体等入门级到旗舰级的座舱应用场景,量产上车的主机厂包括奇瑞、上汽、长安、广汽、北汽、东风日产、东风
      628评论
      举报
      出货300万片后,智舱界「小高通」浮出水面
    • HiEVHiEV
      ·05-08

      辉羲智能章健勇:数据闭环定义芯片,帮车厂造中国版FSD

      ‍采访、编辑 |德新 撰文 |苗岭 辉羲智能,智能驾驶芯片行业最新的进入者。 这家公司成立于2022年,今年辉羲即将发布它的首款高阶智驾芯片。而另外两家智驾计算平台的头部公司地平线和黑芝麻已经在前不久分别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 国内的自动驾驶行业蓬勃发展始于2016年,但第一代高阶智驾芯片推出要在2020年之后。在整个智驾的供应链上,作为下游的软件方案供应,从资金、量产项目的角度已经逐渐向少数的几家头部厂商收敛,而作为上游的智驾芯片依然非常活跃。 智驾芯片综合了诸多技术,对研发团队的实力要求极高,它需要聚合算法、工程、电子光学仪器、传感器、车辆、机械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才。因为挑战大,芯片因此成为产业链上较晚收敛的环节。 高阶智驾芯片在汽车行业内,今天依然是稀缺的供给。这也是辉羲智能作为较晚的入局者,依然存在的巨大市场机会。 4月,在北京车展前夕,辉羲智能联合创始人章健勇接受HiEV大蒜粒车研所的独家采访,他表示,“三浪叠加”,辉羲创业受益于此。 “三浪”分别是,汽车智能化渗透率逐渐提升、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的AI算法加速、中国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需求在增加。 尽管较晚走上牌桌,但辉羲创办不久后即受到多家产业资本青睐,如蔚来、小米、经纬恒润等,其最新的一轮融资由亦庄产投等领投。 这与其阵容有关。创始人兼CEO徐宁仪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硬件计算组负责人、百度智能芯片部主任架构师、阵量智能CEO。联合创始人章健勇曾任蔚来汽车自动驾驶助理副总裁。联合创始人贺光辉教授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核心团队成员曾负责芯片累计出货量超10亿片、量产车型逾700个。 晚入局也意味着更要有取舍。辉羲智能瞄准以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章健勇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高阶技术将渗透到中端甚至入门级车型市场。 2024年对主机厂而言,恰逢城市NOA的竞
      1,321评论
      举报
      辉羲智能章健勇:数据闭环定义芯片,帮车厂造中国版FSD
    • HiEVHiEV
      ·05-08

      华为车BU迈入新阶段,新任CEO对智能车的3个预判

      作者 |张马也 编辑 |德新 4月24日,北京车展前夕,华为召开了新一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发布会。 这次发布会,也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简称「车BU」)CEO 靳玉志的公开首秀。 一开场,靳玉志即抛出了3个论断: 汽车电动化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油电同智,油车的智能化也在加速进行; 2024年是智驾规模化商用元年。 基于此,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华为公布了全新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昆,并一次性发布了10大新产品,覆盖智能驾驶、鸿蒙智能座舱、车控、车云等领域。 此举的目的也很明确:华为乾昆,希望成为车企智能化的第一选择。 用华为的说法是: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引领全球汽车第二个百年的变革。 一、乾昆ADS 3.0:去掉刚刚开始普及的BEV 发布会上最大最受关注的非ADS 3.0智能驾驶系统莫属。 据统计,在已采用华为方案的各车型中,目前智驾总里程达到6681万公里,占车辆行驶总里程的33%,智能驾驶能力也逐渐成为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 全新的ADS 3.0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特征: 全新架构升级:GOD网络 + PDP网络的端到端架构 安全再进阶:全向防碰撞系统CAS3.0; 场景升级:车位到车位的智能驾驶; 智能泊车:泊车代驾全场景商用; 具体来说,ADS 3.0去掉了BEV网络,基于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网,实现从「识别障碍物」到「理解驾驶场景」的进步,从而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驾乘体验。 BEV架构近两年才逐渐普及,现在华为已然要将其淘汰,这也侧面说明智能驾驶的普及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此外,ADS 3.0全新架构采用PDP(预测决策规控)网络,实现预决策和规划一张网,以此实现拟人化的决策和规划,行驶轨迹更类人,实现复杂路口通过率>96%。 硬件配置方面,虽然随着智驾向低端车型渗透,不少公司的方案采用了视觉为主技术,但华为并没有放弃
      311评论
      举报
      华为车BU迈入新阶段,新任CEO对智能车的3个预判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