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10:41

      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妙可蓝多(600882)$ 在乳制品市场上,相比于大家每天都大量消费的鲜奶和酸奶,奶酪无疑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品类,最近有媒体曝出奶酪知名企业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一、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 据36氪的报道,5月9日下午,#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冲上热搜,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据市界报道,在2021年5月底冲上84.5元每股的最高点后,“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就在走下坡路,截至4月11日收盘每股只有13.3元,不到三年时间总市值蒸发365亿元至68.3亿元,大股东蒙牛账面浮亏至少20亿。这与其惨淡的业绩不无关系,继2022年净利润下滑后,2023年妙可蓝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两位数。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妙可蓝多营收同比下降16.16%至40.49亿元,比2021年还要少四个多亿;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降幅更大,分别为53.9%和89.63%,降至6344万元和717万元。 这是妙可蓝多自2016年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的双降。分板块来看,公司三大业务——奶酪、贸易、液态奶,营收分别比2022年减少7.32亿元、0.33亿元和0.15亿元。其中,奶酪是营收下滑的大头。对于转型后的“最差业绩”,妙可蓝多并未做过多解释,只是寥寥数语,归因于“受市场变化影响”“原材料市场行情变化”“汇率波动”。 二、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在近年来的中国乳制品市场中,妙可蓝多一度以其奶酪产品占据了市场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奶酪第一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妙可蓝多的市值蒸发了高达365亿元,这一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妙可蓝多市值的蒸发不能脱离整
      72评论
      举报
      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10 09:13

      李宁越来越贵,日益昂贵的李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

      $李宁(02331)$ 在当前的市场上,李宁是中国最有名的时装企业之一,作为潮流运动服饰的代名词,李宁的发展也备受市场关注,就在最近李宁越来越贵的消息冲上热搜,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李宁的发展又该如何分析? 一、李宁越来越贵了? 据新周刊的报道,“李宁真的越来越贵了。” 两三年以前,就曾有消费者如此抱怨。只是彼时的李宁风头正盛,线下门店大排长龙,动辄几千元的限量款发售即售罄,这类评价的声量还不大。 近日,国内上市运动品牌纷纷发布2023年财报,李宁成为其中唯一利润下滑的公司,营收275.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净利润31.87亿元,同比减少21.58%。而稳坐头把交椅的安踏营收623.5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02.36亿元,同比增长34.9%。 1990年,在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的帮助下,退役两年的体操王子李宁,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个人运动品牌。那一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宁以“采用国产品牌有利于建立国人自信”为由说服了组委会,成为赛事赞助商,一炮而红。 作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的国产品牌,李宁的起点无疑是很高的。此后连续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权也都被它拿下。 至于李宁主品牌,“超轻”系列上新价从2018年的499元涨到2021年的599元,“烈骏”系列新款在2020年卖699元,到2023年已经达到了1099元。涨价的速度如此之快,消费者不可能毫无察觉,李宁难以避免地给人留下“变潮了,也变贵了”的印象。 二、日益昂贵的李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 近年来,李宁品牌的商品价格逐渐攀升,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李宁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从而实现了价值的增长;而另一些人则担忧,高昂的价格可能会让李宁失去部分消费者的青睐。那么,日益昂贵的李宁究竟能否被消
      122评论
      举报
      李宁越来越贵,日益昂贵的李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
    • 闻道商业闻道商业
      ·05-09 21:12

      双线溃败,老三失守,洋河人守了10年的蓝色梦碎了

      2019年7月,刘化霜临危受命,出任洋河股份常务副总裁,主持产品营销工作。 彼时,洋河正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历经后王耀时代业绩4连增后,2019年洋河营收、利润出现双双下滑。 在内部,洋河批价下行、渠道库存积压等深层次经营问题暴露出来。 在外部,这一年,泸州与汾酒的营收增速均超20%,利润增速也都超过了30%。老窖的营收与扣非净利规模,达到了洋河的7成。 2010年,洋河勇夺白酒老三之位。10年后,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临危受命,刘化霜再造蓝色风暴 洋河点将刘化霜,不仅因其20年的洋河老资历,更在于他还是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重要参与者、缔造人。 2003年,32岁的刘化霜上任洋河蓝色经典事业部总经理。 光鲜职位下,是刚刚组建、缺兵少将的部门。以至于,洋河蓝色经典的台词、文案、设计包装,都要刘化霜亲自操办。 后续发生的故事证明,刘化霜不愧是品牌营销的一把好手。他不仅有干劲儿,干起活来更是颇多技巧。 为了更快更好的确立蓝色品牌形象,刘化霜开始“海选”广告公司。 早年竞得蓝色经典全案的创作者回忆,“一天,一个精瘦模样的人(刘化霜)来到我们创作部,推门就找负责人。掏出名片后,他直接从手拎袋里掏出喷绘布,张口就要设计产品海报......” “一周后,他又来了,直言(我们)通过了初试,现在可以进入正题:为洋河蓝色经典做全案。”“这时我才知道,之前我们只是小白鼠。”“但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刘化霜才能这么快的完成第一轮比稿。” 此后10年,洋河蓝色风暴从苏北吹到苏南,从苏南席卷全国,谱写出了茅五洋的新格局。 及至刘化霜登台,茅五洋的格局已然有所松动。 但洋河这次又找对了人。走马上任后,刘化霜先瞄准了营销弊症。 通过调整出厂价格、返利政策,刘化霜改变了经销商“打款越多返利越高”造成的价格混乱,以销定返利的政策也减少了库存。此后,洋河又逐步将“深度分销”模式调整为“一商为主,多商为
      15评论
      举报
      双线溃败,老三失守,洋河人守了10年的蓝色梦碎了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9

      良品铺子“自然健康新零食”能否突出重围?

      喊“活下去”的不只有重资产的万科,还有零食行业的 $良品铺子(603719)$ ! 2023年报显示,良品铺子几乎全品类营收都有所下滑。渠道方面,良品铺子比价最为透明的电商业务营收下滑幅度较大,加盟渠道收入也有个位数减少,只有直营渠道保持正增长。 结合行业竞争格局以及民众消费习惯变化推测,良品铺子业绩不及预期应是受到量贩零食“价格战”冲击。为应对消费趋势的变化,稳住市场份额,去年11月份,良品铺子调低300多款产品价格,平均降幅22%,最高降幅45%。 零食行业具有传统制造业的特征,最大的壁垒在于规模-成本壁垒。量贩零食利用便宜的特点获得更大的销售量,从而向上游供应商要到更大折扣,继而实现盈利。目前部分量贩零食品牌已经进入盈利阶段,并提出了万店的阶段性目标,是上市零食品牌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 而良品铺子在去年四季度出售“赵一鸣零食”股权后,该如何应对来自量贩零食的挑战,值得投资者关注! 纵观零食行业年报,良品铺子除协同支持供应商原料直采、市场统采分级应运、减少运输损耗等措施降本外,良品铺子几乎是唯一一个将健康零食树立为核心战略的上市品牌。 2023年1月,良品铺子参与起草《健康零食通用要求》(T/CAB0235-2023)团体标准,从感官、理化等维度对健康零食给出了明确定义。2024年,良品铺子率先在行业提出和倡导“五减”的“自然健康新零食”(减盐、减糖、减脂、减油、减食品添加剂),围绕天然健康食材、生产过程中减少添加剂两个研发方向,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好吃不贵”高品质零食。 良品铺子“自然健康新零食”战略是否适宜?不妨先看一下下面几个案例。 (一)“五一”我通常不会去摩肩接踵的著名景点,一般会进山钓鱼。山里老乡家的生态鸡100元一只,吃起来肉质比养殖鸡紧致,价格也不比养殖鸡贵多少,并不愁卖。
      545评论
      举报
      良品铺子“自然健康新零食”能否突出重围?
    • 源媒汇源媒汇
      ·05-08

      50 万便宜、80 万划算:从“没钱,买国产车”到“没钱买国产车”

      作者 | 潘卓伦 主编 | 苏淮    理想汽车(NASDAQ:LI,02015.HK)新增订单量约 2.3 万辆,鸿蒙智行、小米汽车(01810.HK)新增订单量约 1.1 万辆,蔚来汽车(NYSE:NIO,09866.HK)新增订单量超7000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大主流国产新能源车品牌的新增订单量惊人。但更令人咂舌的是,上述品牌的新车平均售价超过 25 万元,部分车型甚至超过 50 万元。 不得不说,国产车卖疯了,疯的不仅是数量,还有价格。 4年前的第十六届北京车展上,国产车卖到 30 万元甚至 20 万元,已经可以让媒体拟一个“打破天花板”的标题了,超过 50 万元则是“天价”了。而在 4 年后的第十八届北京车展上,瞄准 50 万元以上市场的国产车,一只手数不完。 图片 北京车展上的享界 S9 “传统豪华看品牌,新能源豪华看技术。”如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在 2024 北京车展发布会上所言,国产车借新能源赛道正卷起一场豪华车革命,50 万元、80 万元甚至 100 万元都不再是国产车的定价天花板。甚至车展上认为超 50 万元的问界 M9 、接近 80 万元的极氪 009 光辉“便宜”、“划算”的声音不绝于耳。 “以前‘没钱,买国产车’,现在‘没钱买国产车’”,一句戏谑的话却如此真实。但是否所有国产车都对得起高定价? 01 “不值钱”的性能&智驾 在传统燃油车的世界,豪华车和“买菜车”有一系列“繁文缛节”。 例如驱动形式,后驱就是比前驱高级;例如发动机,V6、V8就是比四缸发动机有范、纵置就是比横置上档次。这样的“潜规则”,既有后驱、大排量发动机等元素更容易造出一辆高性能车的客观基础,也有奢侈品“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精神。 但这一套规则在电动化的时代被彻底推翻。 电机取代发动机后,要实现后驱不需要传
      226评论
      举报
      50 万便宜、80 万划算:从“没钱,买国产车”到“没钱买国产车”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7

      国联股份恢复无保留审计报告,“全额转净额”舆情影响正逐步消弭

      4月28日,当我还没看国联股份年报、一季报时,就有投资者给我留言说立信给国联股份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 (国联股份公告) 后来我发现立信不但对国联股份2023财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报告,还发了一份“国联股份非标审计意见事项消除的专项说明”。受利空阴霾逐渐明朗影响,国联股份29-30号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出于审慎考量,我逐页看完了国联股份每份公告。现将国联股份“非标影响消除”的大事件结合近期公司业务变化出文一篇供大家参考。 一、国联股份业绩增速下滑系舆情影响,公司核心数据与可比企业保持一致。 2024年一季度,国联股份营收162.6亿,同比增长23.57%;扣非净利润2.36亿,同比还下滑了6.81%!国联股份业绩增速较2023年前三季度之前有明显下滑。 网经社发布的《2023 年度中国产业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产业电商市场规模达 33.89 万亿元,较 2022年同比增长 7.92%。不过这一增速较2019、2020年11.11%、10%的增速要低一些,与2022年7.86%的增速相仿。 除因国联规模体量变大,业绩增速自然放缓外,舆情影响及其间接对国联股份现金流的制约直接导致国联股份去年三季度后业绩增速放缓。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中,信誉和黄金一样重要。只要一单出现问题且未妥善解决,就会面临丢失客户的风险。 国联股份去年GDR搁浅+被交易所立案,部分新供应商会质疑国联股份的履约能力,从而取消与国联股份的合作。 现金流对国联股份的影响则更为直观。由于确货环节需要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随着交易规模的加大,挤占的资金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的现金流确保继续成长。 舆情是国联股份GDR告吹的导火索,在案件靴子落地之前,国联股份无法获得二级市场直接融资。国联股份虽积极谋划解决之道,但现金流承压的现象依然存在。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联股份连续3次利用私募为子公司涂多多增资扩股,获
      386评论
      举报
      国联股份恢复无保留审计报告,“全额转净额”舆情影响正逐步消弭
    • 源媒汇源媒汇
      ·05-07

      保利地产,被迫“当王”

      作者 | 利晋 主编 | 苏淮 赶在“五一”前夕,新任“地产一哥”保利发展(600048.SH)终于发布了2023年业绩。 从一项项核心财务数据可以看到,即便是全国“销冠”,保利也面临着一样的难题——“增收不增利”——2023年实现营收3468.28亿元,同比增长23.42%;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下跌33.68%;归母净利润120.67亿元,同比下降34.13%。 同时,保利的净利润率、归母净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利润下滑系大额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多达50.4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占比超过86%。 和绝大部分房企不同的是,保利的经营性现金流与营收实现了同步增长,且还不是通过收缩投资完成的。经营性现金持续净流入,才是企业长久生存的秘诀。 在营业收入、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下,即便大规模进行土地投资,保利的稳健依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债务结构得到优化,扣预收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分别下降1.34个、2.37个百分点。 放眼当下房地产市场,能够实现大手笔投资、资金持续回笼,保持“一出一进”畅通是弥足珍贵的。保利在权益土地投资上,也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相比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更加相信自己能穿越周期。 若对比华润置地(01109.HK)、中海地产(00688.HK)两大“利润王”的盈利表现,保利盈利表现略显苦涩,且望尘莫及。而其营收、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的关键就在华东、华北片区,这些片区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涨幅均超72%。 其中,保利华东片区的收入超过千亿元,首次超过了大本营所在的华南区域。但和保利一样对华东有敏锐市场嗅觉的,还有招商蛇口(001979.SZ)、建发股份(600153.SH)、华发股份(600325.SH)、龙湖集团(00960.HK)等头部房企。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华东市场,保利想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业绩快速增长,将愈发艰难。 01 登顶“地产
      256评论
      举报
      保利地产,被迫“当王”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7

      赛力斯销量持续验证,规模成本优势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今早看了 $赛力斯(601127)$ 发布的4月份产销数据,4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7868辆,同比增长302.89%;1-4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2693辆,同比增长356.28%。 (赛力斯4月份产销快报) (乘联会官网) 要知道在乘联会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1-3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厂商零售销售排名TOP 10》中,赛力斯以4.7%的份额成为新势力车企中份额最高的。同时,其1-3月份累计零售销量同比600.5%的增速也是TOP 10新能源品牌里增幅最高的。 为什么今年车企都在积极降价拼销量?我们从赛力斯一季报数据能够清晰地看到销量对业绩的增益!赛力斯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65.6亿,同比增长421.76%;实现净利润2.196亿,同比增长135.12%;实现扣非净利润1.144亿,同比增长112.38%。这也是上市名称改换“赛力斯”后的首度单季盈利。 还记得去年赛力斯发布新M7的时候,销量很爆,三个季度过去了,赛力斯单月销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身边道路上也经常能够见到AITO 问界M5、AITO 问界M7以及问界M9,足以说明赛力斯已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1日至14日,全国新能源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双双超过50%,新能源车竞争正式进入“下半场”。 “油电同价”对新能源车渗透率起到了正向作用,但降价亦会侵蚀利润表现,并非新能源车企“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选。 从以往其他行业价格战的经验来看,单纯血拼价格或导致“羊毛出在羊身上”,倒逼产品质量下降。降价≠高质量发展,只有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社会发展需求的车企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家知名机构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智能化重视程度提升,重要性由2021-2022
      480评论
      举报
      赛力斯销量持续验证,规模成本优势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 懂财帝懂财帝
      ·05-07

      谢宁掌舵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削锋芒」?

      图片 新董事长谢宁和南京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巨大,继续“重仓”南银法巴消金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消费金融这一仗,南京银行必须尽全力拿下来。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南京银行2023年报中,罕见未披露子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数据。   财报仅显示:南银法巴资产总额334.52亿元,净利润1.11亿元,贷款规模达315.31亿元,较年初增加275.33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对于营收,只字未提。   不仅如此,消金业务的地位似乎也有所改变。   南京银行2021、2022年报中,消费金融被视为零售贷款的“三驾马车”之一。高层亦寄予厚望,行长朱钢在2022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南银法巴将打造零售业务新的增长期,同时也增强对母公司的支撑度和贡献度。”   而在2023年报中,相关表述变更为“零售贷款协同可持续发展”,并着重强调了业务的“利民惠民”属性,以及稳健发展的总基调。   新董事长谢宁掌舵,他出身监管机构,是否意味着经营方向的变化? 01|「重仓押注」消费金融 要知道,南京银行筹谋消金市场已有十余年。   早在2007年3月,其内部就成立了消费金融中心(CFC),但一直未取得牌照。根据监管规定,没有牌照,城商行消金业务就不能异地展业,资产只能放在表内,放贷杠杆也大幅低于持牌机构。   为了突破限制,2022年8月,南京银行以3.88亿元收购了苏宁消金41%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56%,跃居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   对此,有多家媒体报道,南京银行在与苏宁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十分强势,甚至不惜以新增授信作为条件。   尔后,南京银行更是“重仓”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3月,几乎在南京银行披露《关于收购苏宁消费金
      283评论
      举报
      谢宁掌舵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削锋芒」?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05-06

      广发信用卡“失意”存量局

      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4月29日广发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财报,信用卡的多个关键指标依然颓势未改:虽然累计发卡量在增加,但交易额、透支余额(下称“应收”)、信用卡额度使用率都在下行。 在存量竞争意识已然强烈的2023年,广发信用卡“只增卡量不增效益”的趋势并未扭转,应收余额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近五年来也从未回到过2018年的巅峰水平,行业席位在“不进则退”。 而细数过去五年的人事更迭及几项关键指标,其在存量战局中的表现,就更显得耐人寻味。 Part 1 应收创三年新低 行业席位快速下滑 如果说,近两年来信用卡行业的应收有所下滑是普遍现象,但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却也不多见。 截至2023年,广发信用卡应收贷款4248.79亿元,同比降3.37%,创下近三年来新低水平。 而纵览广发信用卡近十年来的应收规模,如果说2018年的4855.01亿是其“巅峰期”,与9家A股上市的股份行相比尚可位居前列(仅低于招行),那么接下来的5年则是“不进则退”。 到2023年,广发信用卡的应收缩水至4248.79,不仅仅是对比五年前的自己在“掉队”,对比9家A股上市的股份行也已跌落至中游,规模低于招行、中信、平安、民生,与光大相当。 而在过去的五年中,广发信用卡的应收仅有一年同比实现正增长,至今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图片 这五年来,与应收持续缩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不良率仅有一年同比回落,其余四年同比均在攀升:2019至2023年的不良率分别为1.65%,1.98%,1.54%,1.58%,1.59%。 除此之外,据广发银行年报数据,信用卡也是广发银行内部投诉占比最多的业务,而广东则是投诉占比最高的区域: 从消费者投诉业务分布来看,信用卡投诉量72,971宗(占比83.45%),个人贷款类6,845宗(占比7.83%)。从消费者投诉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广东(28
      259评论
      举报
      广发信用卡“失意”存量局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6

      成长、分红、波动率三优的鱼跃医疗距离天花板还很远

      4月27日,A股家用医疗设备龙头 $鱼跃医疗(002223)$ 发布了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业绩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稳健表现。 (鱼跃医疗财报数据统计) 2023年,鱼跃医疗实现营收79.72亿元,同比增长12.25%。 (鱼跃医疗财报数据统计) 净利润实现23.96亿元,同比增长50.21%,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没有永远的牛股,只有时代的牛股,人口老龄化正成为长线投资越来越确定的逻辑。站在长期视角,产品种类的优势让鱼跃医疗能够从容应对行业集采以及同业竞争,人口老龄化将为鱼跃医疗业绩提供确定性,而潜在的并购以及出海机遇或为鱼跃医疗打开长期增长路径! 一、产品线数量丰富+高效研发让鱼跃医疗成功抵御行业集采,实现稳健增长。 【院内市场中】为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我国在集采、国谈之余也通过机构改革的方式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DRG的核心要义是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小病、慢病患者到一、二级医院就诊,并给予更高的报销比例。预计中长期一、二级医院慢病检患者就诊人数将稳步增长。不过基层医院检测能力覆盖广度不足,部分仪器也相对老旧,患者体验较差。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就提出扩大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等适老产品在家庭、社区多场景使用。今年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再度提及医疗设备。预计医疗设备领域更新细则将于年内出台。两项政策中长期均对鱼跃医疗有利。 在持续发展血压检测、
      665评论
      举报
      成长、分红、波动率三优的鱼跃医疗距离天花板还很远
    • 源媒汇源媒汇
      ·05-06

      清空零跑汽车大赚45亿,大华股份为何放弃“摇钱树”?

      作者 | 谢春生 主编 | 苏淮    4月25日开幕的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零跑汽车(09863.HK)亮相,并发布了旗下首款中大型SUV——零跑C16,宣称预计满配售价20万元以内。 消息一出,零跑展台不仅迎来了不少国内观众,更吸引了一大波特殊的海外“看车团”。其中,便有零跑新晋大股东Stellantis N.V((下称“Stellantis集团”)的身影。 4月26日,零跑发布消息称,C16车型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950台。预售即热销的盛况,也进一步验证了“性价比之王”零跑的“抗打”程度。 图片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微博 而在此前的3月份,零跑的销量表现同样亮眼。据盖世汽车报道数据显示,零跑3月共交付新车14567辆,同比增长超136%。一季度累计交付33410辆。凭此战绩,3月零跑重回造车新势力榜第三席位。 不仅是单月份,已经过去的2023年,零跑全年累计销量同样出彩。数据显示,零跑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14.42万辆,同比增长30%,成功逆袭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 零跑的优越表现,不但助其成功“嫁入豪门”,也让其曾经背靠的母公司大华股份(002236.SZ)赚的盆满钵满。 2023年10月26日,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宣布正式达成合作,后者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约20%的股权。 具体来看,Stellantis集团收购零跑汽车的股权分为两部分:一是发新股,零跑向Stellantis集团配发及发行1.94亿股H股,认购价为每股43.8港元,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5.09亿港元;二是零跑原来的大股东大华股份,向Stellantis集团转让9000万股(4500万内资股+4500万H股),转让总价为34.9亿港元。 自此,大华股份持有零跑的股份被彻底清空,此举也为大华股份过去一
      314评论
      举报
      清空零跑汽车大赚45亿,大华股份为何放弃“摇钱树”?
    • 源媒汇源媒汇
      ·05-06

      高瓴资本割完返场,隆基绿能只剩散户哀嚎

      作者 | 胡青木 主编 | 苏淮    资本市场上每天最火热、最吸睛的,无疑是各种“概念板块”。要说前两年最火爆的概念板块,光伏无疑是绕不开的一个,其在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同时,还聚拢了大量的散户。 而在光伏板块中,昔日龙头,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601012.SH),可谓充满话题性。 隆基绿能曾在2021年11月1日达到73.20元(前复权)的股价高点,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元,可谓风光无限。不过此后股价即开始下跌,虽然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反弹,但随后一蹶不振。若按今年4月30日18.20元的收盘价来计算,这段时间内,隆基绿能的股价跌幅为73.70%。 不过,本已“偃旗息鼓”的隆基绿能,最近又重获关注。这一次,把隆基绿能带回聚光灯下的,恰是曾经抛弃它的知名投资机构——高瓴集团。 今年4月19日,隆基绿能股东,高瓴集团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下称“HHLR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4.98%增至5%。而仅仅几个月前,2023年11月8日,HHLR公司还曾因违规减持隆基绿能股票而受到证监会调查。 之前违规减持,如今又主动赎回,高瓴集团意欲何为? 01 高瓴违规减持暗藏“猫腻” 公开信息显示,高瓴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为优秀的基金之一。HHLR公司则是高瓴旗下独立的美元二级市场投资管理平台,于2007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12年经证监会批准取得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 高瓴违规减持隆基绿能,还要从2020年开始说起。 2020年12月19日,高瓴旗下HHLR公司受让隆基绿能股东李春安所持的6%股份。此后,HHLR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成为隆基绿能前十大股东,彼时持股比例为5.85%。 2023年3月21日,
      305评论
      举报
      高瓴资本割完返场,隆基绿能只剩散户哀嚎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5

      星巴克营收下滑市值蒸发,瑞幸却逆市大涨,咖啡江湖易主该咋看?

      $星巴克(SBUX)$ 在当前的中国饮料市场上,如果要问哪个产业最红火,咖啡肯定是当仁不让,在遍地都是咖啡馆的今天,一个特殊的现象正在出现,星巴克出现了下滑,瑞幸却逆市大涨,咖啡江湖的风云突变我们该怎么看?咖啡市场的霸主头衔要易主了吗? 一、星巴克营收下滑市值蒸发,瑞幸却逆市大涨 今年的五一假期对于咖啡企业来说可谓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无疑是新晋咖啡巨头瑞幸,而愁的无疑是老巨头星巴克。 据Donews的报道,瑞幸咖啡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一季度总净收入为6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第一季度门店数量净增2342家,门店总数达18590家。 从门店运营层面来看,瑞幸咖啡自营门店收入第一季度为45.8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1.40亿元人民币增长45.8%。自营门店层面第一季度利润为3.21亿元人民币,自营门店层面利润率为7.0%。联营门店收入第一季度为15.0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1.35亿元人民币增长32.8%。 瑞幸咖啡本季度门店规模进一步扩大,净新开门店达2342家,包括2家新加坡门店,总门店数量环比增长14.4%。截至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18590家,其中自营门店12199家,联营门店6391家。瑞幸咖啡门店已遍布中国超过315个城市。 反观老巨头星巴克则有些让人无奈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2024财年第二财季(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星巴克的营收、每股收益等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为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而此前市场预期为上升1.46%。有分析师指出,该季度星巴克公布的业绩,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大公司中最糟糕的。 财报数据显示,星巴克2024财年第二财
      302评论
      举报
      星巴克营收下滑市值蒸发,瑞幸却逆市大涨,咖啡江湖易主该咋看?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5

      一年关闭184家店,迪阿股份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

      $迪阿股份(301177)$ 在珠宝首饰市场上,DR无疑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曾经依托“一生爱一人”的营销策略一度非常走红,然而就在最近DR却出现了一年关店184家的情况,DR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一、一年关店184家的迪阿股份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根据钻戒品牌DR母公司、迪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阿股份”)在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录得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11.73%,至亏损591.7万元。 报告期内,迪阿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9.52%至4.26 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跌70.81%至2945.98万元。 迪阿股份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其业绩表现不佳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钻石镶嵌饰品消费持续低迷,对其营业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迪阿股份在报告期内继续关店,这也影响了其收入。 在2024年前三个月,迪阿股份净关闭37家门店,一家新店都没有开设。截至报告期末,迪阿股份在大中华区的门店数量为490家,另有一间开设在法国巴黎,全部是自营门店。 DR品牌国内门店主要分布在三线及以上城市,其中有306家门店开在一二线城市,占比达到62.58%,其余超过37%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迪阿股份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优化和调整渠道,这与2022财年业绩开始走下坡路关系很大。 二、迪阿股份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迪阿股份作为一家以“真爱理念”为核心,主打“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DR钻戒的公司,曾凭借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珠宝市场独树一帜,实现多年的高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迪阿股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内关闭184家店铺,其钻石营销模式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有效,
      349评论
      举报
      一年关闭184家店,迪阿股份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4

      星巴克业绩暴雷?市值一夜蒸发上千亿的星巴克怎么了?

      $星巴克(SBUX)$ 在世界咖啡市场上,星巴克可以说是咖啡市场的巨头,多少咖啡店都是以学习仿照星巴克起家,然而就在最近星巴克业绩暴雷的消息传来,绩后表现更是可谓“闪崩”,一夜蒸发了上千亿,让人不禁想问这星巴克到底是怎么了? 一、星巴克业绩暴雷?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美股财报季,时不时就会爆出地雷!现在轮到了知名大牌星巴克。 近期,星巴克的财报公布,成绩相当不理想,绩后星巴克股价闪崩,一度跌近18%!截至收盘,星巴克跌15.88%,股价报收74.44美元,总市值843.18亿美元,市值一夜蒸发了159.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0亿元)。星巴克股价大跌,与其最新披露的财报有关。根据其最新公布的第二财季财报,星巴克的营收、每股收益等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为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而此前市场预期为上升1.46%。另外,星巴克将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下调至低个位数,并暗示调整后每股盈利可能持平。 星巴克的同店销售数据,更是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具体来看,该公司当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市场预期为上升1.46%。其中,美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市场预期为上升2.31%,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市场预期为下降1.64%。 鉴于上述挑战,星巴克已经第三次修改了其2024年的增长预期。公司现在预计全球收入增长将为低个位数,远低于之前7%至10%的预测范围。同时,全球和美国同店销售额预计将出现低个位数下滑或持平。此外,它还降低了对中国同店销售额和全球门店增长的预期。 二、市值一夜蒸发上千亿的星巴克怎么了? 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其每一次的市场动态都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然而,在近期,星巴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绩滑铁卢,市值一夜蒸发上
      487评论
      举报
      星巴克业绩暴雷?市值一夜蒸发上千亿的星巴克怎么了?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3

      福特每卖一辆电动汽车亏13万美元?福特这是怎么了?

      $福特汽车(F)$ 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各家新能源车企都在持续推动市场的发展,就在最近一则消息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关注,这就是福特汽车被曝出每卖一辆电动车就亏13万美元,老巨头福特这是怎么了? 一、福特每卖一辆电动汽车亏13万美元?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福特公司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13亿美元,同比下降22%。 其中,福特电动汽车部门Model e,本季度仅售出了1万辆汽车,营收只有1亿美元,亏损飙升至13亿美元,相对于每卖出一辆亏损13.2万美元,拖累了公司整体盈利。 福特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表示,虽然福特在每辆野马Mach-E上降低了约5000美元的成本,但收入下降的速度快于我们消除成本的速度。电动汽车之间持续约一年半的价格战使得盈利变得非常困难。 福特首席执行官法利表示,在过去两年中,福特一直在内部开发低成本电动汽车平台,并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 福特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从传统汽油动力汽车转向电动汽车,但最近几年的电动车部门的持续亏损让计划蒙上一层阴影。 福特去年旗下电动车部门亏损金额高达47亿美元(约合338亿人民币)。为应对重重挑战,福特将电动汽车战略从以功能为重的研发转变为优先考虑成本效率。具体举措包括暂停和SK On合作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缩减某些车型的生产线等。 反观福特的老对手通用汽车,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全方位领先,营收为430亿美元,同比增加7.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30亿美元,同比增加24.4%。 二、福特这是怎么了? 在汽车工业的百年长河中,福特汽车公司一直是创新与实力的代名词,引领着多个时代的汽车革命。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家传统汽车巨头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卖出一辆电动汽车,亏损竟高达
      261评论
      举报
      福特每卖一辆电动汽车亏13万美元?福特这是怎么了?
    • 涌流商业涌流商业
      ·05-02

      咖啡店经历糟糕一季度:星巴克瑞幸Tims无人幸免

      Tims咖啡+贝果套餐售价在19.9-35元,4月下旬一个周二的早9:00-10:00,北京北部一家Tims卖出了41杯咖啡、29份贝果和小食,绝大部分经由20多位外卖员送达顾客。 类似的工作日早餐时段,这家咖啡店的销售额通常在3500-4500元左右,占全天销售额8000-9000元的近一半。这里也供应午餐,但在周围豌杂面、小炒肉的香味中,贝果的吸引力不算出众。 这家非商业区的小店,在休息日的生意更好,全天可以卖到1万多元。 它是Tims天好咖啡全国900多家门店中较新的一家。2018年,Tims开始在中国大举扩张,努力站稳脚跟的过程并不容易。根据4月18日晚公布的业绩,Tims天好中国2023年营收15.76亿元,同比增长了55.9%,但全年净亏损8.7亿元(2022年亏损7.4亿元)。 按照上一季度企业EBITDA亏损估算,这家忙碌的小店每个月为公司带来-2.78万元。 即便有所预期,2024年初,咖啡店生意遇到的困难还是超出想象。 比Tims规模大20倍的瑞幸,造假风波后重整旗鼓,2023年一季度门店运营利润达到6.78亿元,但2024年一季度运营利润再次为负,-6510.7万元,利润率从25.2%降至7.0%。 行业“优等生”星巴克,从来不愿意下场参与价格战,在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门店数从去年同期的6243家增长至7093家,但收入从7.638亿美元下滑8%至7.058亿美元,同店销售额下滑11%。 寒冷的天气、低迷的需求、9.9元价格战、大费周章的开店又关店,这些波折在咖啡店的经营数据、股价上有了具象化体现: 这一年里,Tims中国经营者TH international股价从5美元跌至1美元,瑞幸股价一度冲上38美元、又回落到20美元。星巴克公布上述业绩后,次日股价跌去15.88%,触及近两年最低价。 咖啡店“近亲”
      597评论
      举报
      咖啡店经历糟糕一季度:星巴克瑞幸Tims无人幸免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2

      九安医疗年营收降88%,净利降92%,巨头九安医疗该咋看?

      $九安医疗(002432)$ 曾几何时,九安医疗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火的名字,靠着抗原的热卖一度成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焦点公司,然而就在最近九安医疗的财报公布,年营收大降88%,净利更是降了92%,如此大跌的成绩单到底该怎么看?抗原巨头九安又该向何处去? 一、九安医疗年营收降88%,净利降92% 据雷递网的报道,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财报。财报显示,九安医疗2023年营收为32.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3.15亿元下降87.72%。 九安医疗2023年净利为12.5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0.3亿元下降92.19%;扣非后净利为1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3.61亿元下降93.86%。 前几年,iHealth美国子公司获得美国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产品(简称“iHealth试剂盒”),销售2.5亿人份iHealth试剂盒产品,合同价税合计金额为12.75亿美元(含运费)。 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226.19亿元,应收账款为1.18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0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2.21亿元。 就在同一天,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下降49.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58.86%。该公司称,试剂盒销量下降导致。 二、巨头九安医疗该咋看? 近期,九安医疗发布的年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引发了市场对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的关注和讨论。九安医疗作为医疗市场的领军企业,其业绩的变动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那么,如何看待九安医疗这一业绩表现呢? 首先,九安医疗营收和净利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环境变化的直接
      275评论
      举报
      九安医疗年营收降88%,净利降92%,巨头九安医疗该咋看?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2

      海天味业营收净利双降,“酱茅”为啥突然不好了?

      $海天味业(603288)$ 在资本市场上,海天味业无疑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作为中国著名的消费品企业,其业绩表现曾经备受市场关注被人称为“酱茅”,然而就在最近海天味业却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为啥会是这样的一个表现?“酱茅”为啥突然不好了? 一、海天味业营收净利双降?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酱茅”海天味业发布了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海天味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45.59亿元,同比下滑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27亿元,同比下滑9.21%。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海天味业超过92%的销售收入来源于经销商,近两年,公司的经销商数量不断下滑,2023年净减少581家。在业绩下行的同时,海天味业2023年股价跌超40%。 海天味业2023年报显示,公司在调味品行业保持龙头地位,产销量均超过400万吨,但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回顾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业绩情况,公司曾连续八年实现营收利润双增,且同比增速多年持续维持在两位数,不过在2021年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2022年,海天味业在“添加剂风波”后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3年更是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分产品来看,海天味业主要有酱油、调味酱、蚝油等,营收分别为126.37亿元、24.27亿元、42.51亿元,与202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在毛利率方面,酱油、调味酱、蚝油的毛利率分别为42.63%、35.49%、29%,其中,只有酱油的毛利率同比增长2.34个百分点,调味酱和蚝油的毛利率双双下滑。 二、“酱茅”为啥突然不好了? 近日,海天味业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其中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一直被誉为“酱茅”,其业绩的
      272评论
      举报
      海天味业营收净利双降,“酱茅”为啥突然不好了?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10:41

      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妙可蓝多(600882)$ 在乳制品市场上,相比于大家每天都大量消费的鲜奶和酸奶,奶酪无疑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品类,最近有媒体曝出奶酪知名企业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一、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 据36氪的报道,5月9日下午,#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冲上热搜,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据市界报道,在2021年5月底冲上84.5元每股的最高点后,“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就在走下坡路,截至4月11日收盘每股只有13.3元,不到三年时间总市值蒸发365亿元至68.3亿元,大股东蒙牛账面浮亏至少20亿。这与其惨淡的业绩不无关系,继2022年净利润下滑后,2023年妙可蓝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两位数。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妙可蓝多营收同比下降16.16%至40.49亿元,比2021年还要少四个多亿;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降幅更大,分别为53.9%和89.63%,降至6344万元和717万元。 这是妙可蓝多自2016年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的双降。分板块来看,公司三大业务——奶酪、贸易、液态奶,营收分别比2022年减少7.32亿元、0.33亿元和0.15亿元。其中,奶酪是营收下滑的大头。对于转型后的“最差业绩”,妙可蓝多并未做过多解释,只是寥寥数语,归因于“受市场变化影响”“原材料市场行情变化”“汇率波动”。 二、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在近年来的中国乳制品市场中,妙可蓝多一度以其奶酪产品占据了市场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奶酪第一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妙可蓝多的市值蒸发了高达365亿元,这一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妙可蓝多市值的蒸发不能脱离整
      72评论
      举报
      妙可蓝多市值三年蒸发365亿?奶酪市场的未来该咋看?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10 09:13

      李宁越来越贵,日益昂贵的李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

      $李宁(02331)$ 在当前的市场上,李宁是中国最有名的时装企业之一,作为潮流运动服饰的代名词,李宁的发展也备受市场关注,就在最近李宁越来越贵的消息冲上热搜,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李宁的发展又该如何分析? 一、李宁越来越贵了? 据新周刊的报道,“李宁真的越来越贵了。” 两三年以前,就曾有消费者如此抱怨。只是彼时的李宁风头正盛,线下门店大排长龙,动辄几千元的限量款发售即售罄,这类评价的声量还不大。 近日,国内上市运动品牌纷纷发布2023年财报,李宁成为其中唯一利润下滑的公司,营收275.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净利润31.87亿元,同比减少21.58%。而稳坐头把交椅的安踏营收623.5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02.36亿元,同比增长34.9%。 1990年,在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的帮助下,退役两年的体操王子李宁,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个人运动品牌。那一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宁以“采用国产品牌有利于建立国人自信”为由说服了组委会,成为赛事赞助商,一炮而红。 作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的国产品牌,李宁的起点无疑是很高的。此后连续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权也都被它拿下。 至于李宁主品牌,“超轻”系列上新价从2018年的499元涨到2021年的599元,“烈骏”系列新款在2020年卖699元,到2023年已经达到了1099元。涨价的速度如此之快,消费者不可能毫无察觉,李宁难以避免地给人留下“变潮了,也变贵了”的印象。 二、日益昂贵的李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 近年来,李宁品牌的商品价格逐渐攀升,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李宁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从而实现了价值的增长;而另一些人则担忧,高昂的价格可能会让李宁失去部分消费者的青睐。那么,日益昂贵的李宁究竟能否被消
      122评论
      举报
      李宁越来越贵,日益昂贵的李宁能被消费者认可吗?
    • 闻道商业闻道商业
      ·05-09 21:12

      双线溃败,老三失守,洋河人守了10年的蓝色梦碎了

      2019年7月,刘化霜临危受命,出任洋河股份常务副总裁,主持产品营销工作。 彼时,洋河正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历经后王耀时代业绩4连增后,2019年洋河营收、利润出现双双下滑。 在内部,洋河批价下行、渠道库存积压等深层次经营问题暴露出来。 在外部,这一年,泸州与汾酒的营收增速均超20%,利润增速也都超过了30%。老窖的营收与扣非净利规模,达到了洋河的7成。 2010年,洋河勇夺白酒老三之位。10年后,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临危受命,刘化霜再造蓝色风暴 洋河点将刘化霜,不仅因其20年的洋河老资历,更在于他还是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重要参与者、缔造人。 2003年,32岁的刘化霜上任洋河蓝色经典事业部总经理。 光鲜职位下,是刚刚组建、缺兵少将的部门。以至于,洋河蓝色经典的台词、文案、设计包装,都要刘化霜亲自操办。 后续发生的故事证明,刘化霜不愧是品牌营销的一把好手。他不仅有干劲儿,干起活来更是颇多技巧。 为了更快更好的确立蓝色品牌形象,刘化霜开始“海选”广告公司。 早年竞得蓝色经典全案的创作者回忆,“一天,一个精瘦模样的人(刘化霜)来到我们创作部,推门就找负责人。掏出名片后,他直接从手拎袋里掏出喷绘布,张口就要设计产品海报......” “一周后,他又来了,直言(我们)通过了初试,现在可以进入正题:为洋河蓝色经典做全案。”“这时我才知道,之前我们只是小白鼠。”“但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刘化霜才能这么快的完成第一轮比稿。” 此后10年,洋河蓝色风暴从苏北吹到苏南,从苏南席卷全国,谱写出了茅五洋的新格局。 及至刘化霜登台,茅五洋的格局已然有所松动。 但洋河这次又找对了人。走马上任后,刘化霜先瞄准了营销弊症。 通过调整出厂价格、返利政策,刘化霜改变了经销商“打款越多返利越高”造成的价格混乱,以销定返利的政策也减少了库存。此后,洋河又逐步将“深度分销”模式调整为“一商为主,多商为
      15评论
      举报
      双线溃败,老三失守,洋河人守了10年的蓝色梦碎了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9

      良品铺子“自然健康新零食”能否突出重围?

      喊“活下去”的不只有重资产的万科,还有零食行业的 $良品铺子(603719)$ ! 2023年报显示,良品铺子几乎全品类营收都有所下滑。渠道方面,良品铺子比价最为透明的电商业务营收下滑幅度较大,加盟渠道收入也有个位数减少,只有直营渠道保持正增长。 结合行业竞争格局以及民众消费习惯变化推测,良品铺子业绩不及预期应是受到量贩零食“价格战”冲击。为应对消费趋势的变化,稳住市场份额,去年11月份,良品铺子调低300多款产品价格,平均降幅22%,最高降幅45%。 零食行业具有传统制造业的特征,最大的壁垒在于规模-成本壁垒。量贩零食利用便宜的特点获得更大的销售量,从而向上游供应商要到更大折扣,继而实现盈利。目前部分量贩零食品牌已经进入盈利阶段,并提出了万店的阶段性目标,是上市零食品牌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 而良品铺子在去年四季度出售“赵一鸣零食”股权后,该如何应对来自量贩零食的挑战,值得投资者关注! 纵观零食行业年报,良品铺子除协同支持供应商原料直采、市场统采分级应运、减少运输损耗等措施降本外,良品铺子几乎是唯一一个将健康零食树立为核心战略的上市品牌。 2023年1月,良品铺子参与起草《健康零食通用要求》(T/CAB0235-2023)团体标准,从感官、理化等维度对健康零食给出了明确定义。2024年,良品铺子率先在行业提出和倡导“五减”的“自然健康新零食”(减盐、减糖、减脂、减油、减食品添加剂),围绕天然健康食材、生产过程中减少添加剂两个研发方向,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好吃不贵”高品质零食。 良品铺子“自然健康新零食”战略是否适宜?不妨先看一下下面几个案例。 (一)“五一”我通常不会去摩肩接踵的著名景点,一般会进山钓鱼。山里老乡家的生态鸡100元一只,吃起来肉质比养殖鸡紧致,价格也不比养殖鸡贵多少,并不愁卖。
      545评论
      举报
      良品铺子“自然健康新零食”能否突出重围?
    • 源媒汇源媒汇
      ·05-08

      50 万便宜、80 万划算:从“没钱,买国产车”到“没钱买国产车”

      作者 | 潘卓伦 主编 | 苏淮    理想汽车(NASDAQ:LI,02015.HK)新增订单量约 2.3 万辆,鸿蒙智行、小米汽车(01810.HK)新增订单量约 1.1 万辆,蔚来汽车(NYSE:NIO,09866.HK)新增订单量超7000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大主流国产新能源车品牌的新增订单量惊人。但更令人咂舌的是,上述品牌的新车平均售价超过 25 万元,部分车型甚至超过 50 万元。 不得不说,国产车卖疯了,疯的不仅是数量,还有价格。 4年前的第十六届北京车展上,国产车卖到 30 万元甚至 20 万元,已经可以让媒体拟一个“打破天花板”的标题了,超过 50 万元则是“天价”了。而在 4 年后的第十八届北京车展上,瞄准 50 万元以上市场的国产车,一只手数不完。 图片 北京车展上的享界 S9 “传统豪华看品牌,新能源豪华看技术。”如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在 2024 北京车展发布会上所言,国产车借新能源赛道正卷起一场豪华车革命,50 万元、80 万元甚至 100 万元都不再是国产车的定价天花板。甚至车展上认为超 50 万元的问界 M9 、接近 80 万元的极氪 009 光辉“便宜”、“划算”的声音不绝于耳。 “以前‘没钱,买国产车’,现在‘没钱买国产车’”,一句戏谑的话却如此真实。但是否所有国产车都对得起高定价? 01 “不值钱”的性能&智驾 在传统燃油车的世界,豪华车和“买菜车”有一系列“繁文缛节”。 例如驱动形式,后驱就是比前驱高级;例如发动机,V6、V8就是比四缸发动机有范、纵置就是比横置上档次。这样的“潜规则”,既有后驱、大排量发动机等元素更容易造出一辆高性能车的客观基础,也有奢侈品“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精神。 但这一套规则在电动化的时代被彻底推翻。 电机取代发动机后,要实现后驱不需要传
      226评论
      举报
      50 万便宜、80 万划算:从“没钱,买国产车”到“没钱买国产车”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7

      国联股份恢复无保留审计报告,“全额转净额”舆情影响正逐步消弭

      4月28日,当我还没看国联股份年报、一季报时,就有投资者给我留言说立信给国联股份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 (国联股份公告) 后来我发现立信不但对国联股份2023财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报告,还发了一份“国联股份非标审计意见事项消除的专项说明”。受利空阴霾逐渐明朗影响,国联股份29-30号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 出于审慎考量,我逐页看完了国联股份每份公告。现将国联股份“非标影响消除”的大事件结合近期公司业务变化出文一篇供大家参考。 一、国联股份业绩增速下滑系舆情影响,公司核心数据与可比企业保持一致。 2024年一季度,国联股份营收162.6亿,同比增长23.57%;扣非净利润2.36亿,同比还下滑了6.81%!国联股份业绩增速较2023年前三季度之前有明显下滑。 网经社发布的《2023 年度中国产业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产业电商市场规模达 33.89 万亿元,较 2022年同比增长 7.92%。不过这一增速较2019、2020年11.11%、10%的增速要低一些,与2022年7.86%的增速相仿。 除因国联规模体量变大,业绩增速自然放缓外,舆情影响及其间接对国联股份现金流的制约直接导致国联股份去年三季度后业绩增速放缓。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中,信誉和黄金一样重要。只要一单出现问题且未妥善解决,就会面临丢失客户的风险。 国联股份去年GDR搁浅+被交易所立案,部分新供应商会质疑国联股份的履约能力,从而取消与国联股份的合作。 现金流对国联股份的影响则更为直观。由于确货环节需要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随着交易规模的加大,挤占的资金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的现金流确保继续成长。 舆情是国联股份GDR告吹的导火索,在案件靴子落地之前,国联股份无法获得二级市场直接融资。国联股份虽积极谋划解决之道,但现金流承压的现象依然存在。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联股份连续3次利用私募为子公司涂多多增资扩股,获
      386评论
      举报
      国联股份恢复无保留审计报告,“全额转净额”舆情影响正逐步消弭
    • 源媒汇源媒汇
      ·05-07

      保利地产,被迫“当王”

      作者 | 利晋 主编 | 苏淮 赶在“五一”前夕,新任“地产一哥”保利发展(600048.SH)终于发布了2023年业绩。 从一项项核心财务数据可以看到,即便是全国“销冠”,保利也面临着一样的难题——“增收不增利”——2023年实现营收3468.28亿元,同比增长23.42%;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下跌33.68%;归母净利润120.67亿元,同比下降34.13%。 同时,保利的净利润率、归母净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利润下滑系大额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多达50.4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占比超过86%。 和绝大部分房企不同的是,保利的经营性现金流与营收实现了同步增长,且还不是通过收缩投资完成的。经营性现金持续净流入,才是企业长久生存的秘诀。 在营业收入、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下,即便大规模进行土地投资,保利的稳健依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债务结构得到优化,扣预收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分别下降1.34个、2.37个百分点。 放眼当下房地产市场,能够实现大手笔投资、资金持续回笼,保持“一出一进”畅通是弥足珍贵的。保利在权益土地投资上,也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相比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更加相信自己能穿越周期。 若对比华润置地(01109.HK)、中海地产(00688.HK)两大“利润王”的盈利表现,保利盈利表现略显苦涩,且望尘莫及。而其营收、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的关键就在华东、华北片区,这些片区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涨幅均超72%。 其中,保利华东片区的收入超过千亿元,首次超过了大本营所在的华南区域。但和保利一样对华东有敏锐市场嗅觉的,还有招商蛇口(001979.SZ)、建发股份(600153.SH)、华发股份(600325.SH)、龙湖集团(00960.HK)等头部房企。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华东市场,保利想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业绩快速增长,将愈发艰难。 01 登顶“地产
      256评论
      举报
      保利地产,被迫“当王”
    • 懂财帝懂财帝
      ·05-07

      谢宁掌舵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削锋芒」?

      图片 新董事长谢宁和南京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巨大,继续“重仓”南银法巴消金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消费金融这一仗,南京银行必须尽全力拿下来。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南京银行2023年报中,罕见未披露子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数据。   财报仅显示:南银法巴资产总额334.52亿元,净利润1.11亿元,贷款规模达315.31亿元,较年初增加275.33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对于营收,只字未提。   不仅如此,消金业务的地位似乎也有所改变。   南京银行2021、2022年报中,消费金融被视为零售贷款的“三驾马车”之一。高层亦寄予厚望,行长朱钢在2022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南银法巴将打造零售业务新的增长期,同时也增强对母公司的支撑度和贡献度。”   而在2023年报中,相关表述变更为“零售贷款协同可持续发展”,并着重强调了业务的“利民惠民”属性,以及稳健发展的总基调。   新董事长谢宁掌舵,他出身监管机构,是否意味着经营方向的变化? 01|「重仓押注」消费金融 要知道,南京银行筹谋消金市场已有十余年。   早在2007年3月,其内部就成立了消费金融中心(CFC),但一直未取得牌照。根据监管规定,没有牌照,城商行消金业务就不能异地展业,资产只能放在表内,放贷杠杆也大幅低于持牌机构。   为了突破限制,2022年8月,南京银行以3.88亿元收购了苏宁消金41%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56%,跃居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   对此,有多家媒体报道,南京银行在与苏宁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十分强势,甚至不惜以新增授信作为条件。   尔后,南京银行更是“重仓”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3月,几乎在南京银行披露《关于收购苏宁消费金
      283评论
      举报
      谢宁掌舵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削锋芒」?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6

      成长、分红、波动率三优的鱼跃医疗距离天花板还很远

      4月27日,A股家用医疗设备龙头 $鱼跃医疗(002223)$ 发布了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业绩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稳健表现。 (鱼跃医疗财报数据统计) 2023年,鱼跃医疗实现营收79.72亿元,同比增长12.25%。 (鱼跃医疗财报数据统计) 净利润实现23.96亿元,同比增长50.21%,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没有永远的牛股,只有时代的牛股,人口老龄化正成为长线投资越来越确定的逻辑。站在长期视角,产品种类的优势让鱼跃医疗能够从容应对行业集采以及同业竞争,人口老龄化将为鱼跃医疗业绩提供确定性,而潜在的并购以及出海机遇或为鱼跃医疗打开长期增长路径! 一、产品线数量丰富+高效研发让鱼跃医疗成功抵御行业集采,实现稳健增长。 【院内市场中】为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我国在集采、国谈之余也通过机构改革的方式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DRG的核心要义是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小病、慢病患者到一、二级医院就诊,并给予更高的报销比例。预计中长期一、二级医院慢病检患者就诊人数将稳步增长。不过基层医院检测能力覆盖广度不足,部分仪器也相对老旧,患者体验较差。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就提出扩大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等适老产品在家庭、社区多场景使用。今年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再度提及医疗设备。预计医疗设备领域更新细则将于年内出台。两项政策中长期均对鱼跃医疗有利。 在持续发展血压检测、
      665评论
      举报
      成长、分红、波动率三优的鱼跃医疗距离天花板还很远
    • 源媒汇源媒汇
      ·05-06

      高瓴资本割完返场,隆基绿能只剩散户哀嚎

      作者 | 胡青木 主编 | 苏淮    资本市场上每天最火热、最吸睛的,无疑是各种“概念板块”。要说前两年最火爆的概念板块,光伏无疑是绕不开的一个,其在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同时,还聚拢了大量的散户。 而在光伏板块中,昔日龙头,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601012.SH),可谓充满话题性。 隆基绿能曾在2021年11月1日达到73.20元(前复权)的股价高点,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元,可谓风光无限。不过此后股价即开始下跌,虽然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反弹,但随后一蹶不振。若按今年4月30日18.20元的收盘价来计算,这段时间内,隆基绿能的股价跌幅为73.70%。 不过,本已“偃旗息鼓”的隆基绿能,最近又重获关注。这一次,把隆基绿能带回聚光灯下的,恰是曾经抛弃它的知名投资机构——高瓴集团。 今年4月19日,隆基绿能股东,高瓴集团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下称“HHLR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4.98%增至5%。而仅仅几个月前,2023年11月8日,HHLR公司还曾因违规减持隆基绿能股票而受到证监会调查。 之前违规减持,如今又主动赎回,高瓴集团意欲何为? 01 高瓴违规减持暗藏“猫腻” 公开信息显示,高瓴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绩最为优秀的基金之一。HHLR公司则是高瓴旗下独立的美元二级市场投资管理平台,于2007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12年经证监会批准取得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 高瓴违规减持隆基绿能,还要从2020年开始说起。 2020年12月19日,高瓴旗下HHLR公司受让隆基绿能股东李春安所持的6%股份。此后,HHLR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成为隆基绿能前十大股东,彼时持股比例为5.85%。 2023年3月21日,
      305评论
      举报
      高瓴资本割完返场,隆基绿能只剩散户哀嚎
    • 周观新金融周观新金融
      ·05-06

      广发信用卡“失意”存量局

      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4月29日广发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财报,信用卡的多个关键指标依然颓势未改:虽然累计发卡量在增加,但交易额、透支余额(下称“应收”)、信用卡额度使用率都在下行。 在存量竞争意识已然强烈的2023年,广发信用卡“只增卡量不增效益”的趋势并未扭转,应收余额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近五年来也从未回到过2018年的巅峰水平,行业席位在“不进则退”。 而细数过去五年的人事更迭及几项关键指标,其在存量战局中的表现,就更显得耐人寻味。 Part 1 应收创三年新低 行业席位快速下滑 如果说,近两年来信用卡行业的应收有所下滑是普遍现象,但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却也不多见。 截至2023年,广发信用卡应收贷款4248.79亿元,同比降3.37%,创下近三年来新低水平。 而纵览广发信用卡近十年来的应收规模,如果说2018年的4855.01亿是其“巅峰期”,与9家A股上市的股份行相比尚可位居前列(仅低于招行),那么接下来的5年则是“不进则退”。 到2023年,广发信用卡的应收缩水至4248.79,不仅仅是对比五年前的自己在“掉队”,对比9家A股上市的股份行也已跌落至中游,规模低于招行、中信、平安、民生,与光大相当。 而在过去的五年中,广发信用卡的应收仅有一年同比实现正增长,至今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图片 这五年来,与应收持续缩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不良率仅有一年同比回落,其余四年同比均在攀升:2019至2023年的不良率分别为1.65%,1.98%,1.54%,1.58%,1.59%。 除此之外,据广发银行年报数据,信用卡也是广发银行内部投诉占比最多的业务,而广东则是投诉占比最高的区域: 从消费者投诉业务分布来看,信用卡投诉量72,971宗(占比83.45%),个人贷款类6,845宗(占比7.83%)。从消费者投诉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广东(28
      259评论
      举报
      广发信用卡“失意”存量局
    • 源媒汇源媒汇
      ·05-06

      清空零跑汽车大赚45亿,大华股份为何放弃“摇钱树”?

      作者 | 谢春生 主编 | 苏淮    4月25日开幕的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零跑汽车(09863.HK)亮相,并发布了旗下首款中大型SUV——零跑C16,宣称预计满配售价20万元以内。 消息一出,零跑展台不仅迎来了不少国内观众,更吸引了一大波特殊的海外“看车团”。其中,便有零跑新晋大股东Stellantis N.V((下称“Stellantis集团”)的身影。 4月26日,零跑发布消息称,C16车型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950台。预售即热销的盛况,也进一步验证了“性价比之王”零跑的“抗打”程度。 图片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微博 而在此前的3月份,零跑的销量表现同样亮眼。据盖世汽车报道数据显示,零跑3月共交付新车14567辆,同比增长超136%。一季度累计交付33410辆。凭此战绩,3月零跑重回造车新势力榜第三席位。 不仅是单月份,已经过去的2023年,零跑全年累计销量同样出彩。数据显示,零跑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14.42万辆,同比增长30%,成功逆袭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 零跑的优越表现,不但助其成功“嫁入豪门”,也让其曾经背靠的母公司大华股份(002236.SZ)赚的盆满钵满。 2023年10月26日,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宣布正式达成合作,后者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约20%的股权。 具体来看,Stellantis集团收购零跑汽车的股权分为两部分:一是发新股,零跑向Stellantis集团配发及发行1.94亿股H股,认购价为每股43.8港元,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5.09亿港元;二是零跑原来的大股东大华股份,向Stellantis集团转让9000万股(4500万内资股+4500万H股),转让总价为34.9亿港元。 自此,大华股份持有零跑的股份被彻底清空,此举也为大华股份过去一
      314评论
      举报
      清空零跑汽车大赚45亿,大华股份为何放弃“摇钱树”?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5-07

      赛力斯销量持续验证,规模成本优势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今早看了 $赛力斯(601127)$ 发布的4月份产销数据,4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7868辆,同比增长302.89%;1-4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2693辆,同比增长356.28%。 (赛力斯4月份产销快报) (乘联会官网) 要知道在乘联会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1-3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厂商零售销售排名TOP 10》中,赛力斯以4.7%的份额成为新势力车企中份额最高的。同时,其1-3月份累计零售销量同比600.5%的增速也是TOP 10新能源品牌里增幅最高的。 为什么今年车企都在积极降价拼销量?我们从赛力斯一季报数据能够清晰地看到销量对业绩的增益!赛力斯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65.6亿,同比增长421.76%;实现净利润2.196亿,同比增长135.12%;实现扣非净利润1.144亿,同比增长112.38%。这也是上市名称改换“赛力斯”后的首度单季盈利。 还记得去年赛力斯发布新M7的时候,销量很爆,三个季度过去了,赛力斯单月销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身边道路上也经常能够见到AITO 问界M5、AITO 问界M7以及问界M9,足以说明赛力斯已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1日至14日,全国新能源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双双超过50%,新能源车竞争正式进入“下半场”。 “油电同价”对新能源车渗透率起到了正向作用,但降价亦会侵蚀利润表现,并非新能源车企“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选。 从以往其他行业价格战的经验来看,单纯血拼价格或导致“羊毛出在羊身上”,倒逼产品质量下降。降价≠高质量发展,只有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社会发展需求的车企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家知名机构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智能化重视程度提升,重要性由2021-2022
      480评论
      举报
      赛力斯销量持续验证,规模成本优势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4-29

      协鑫能科加快转型绿电运营商,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升至51.74%

      (2014-2023年中国用电量增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国内用电量连续第四年超过GDP增速。新兴产业对用电量增加起到了拉动作用。 《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报告(2024)》中记载“2023年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1%”。 $英伟达(NVDA)$ CEO黄仁勋更是直言“地球的能源远不够算力消耗,能源将会成为制约AI发展的因素”。受需求增加影响,电力板块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证指数网) 截止4月26日,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指数、中证绿色电力指数近1年/3年/5年收益率远超同期上证50、沪深300指数表现。 在电力众多细分领域中,政策支持力度最强的绿电成长前景最广阔。其中,背靠全球新能源企业第二位—协鑫集团的A股新能源运营主体协鑫能科正加速向绿电转型,是技术实力强、绿电生态闭环、成长确定性最强的绿电企业之一。 一、加速剥离火电业务,协鑫能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升至51.74%。 (协鑫能科2023年报) 2023年,协鑫能科转让无锡、南京、濮院、北京华润等多个化石能源发电项目股权。截至去年末,协鑫能科燃机热电联产装机量1777.14MW,较2022年减少660MW;风电743.9MW,与2022年持平;光伏发电668.02MW,2022年无光伏并网;垃圾发电149MW,较2022年增加33MW;燃煤热电联产 257MW,同比减少75MW。整体来看,协鑫能科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为 3595.06MW,较2022年末减少93.98MW。 (协鑫能科2023年报) 同时协鑫能科全年结算汽量1289.06 万吨,同比减少12.65%。由于装机量、结气量均减少,协鑫能科全年
      987评论
      举报
      协鑫能科加快转型绿电运营商,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升至51.74%
    • 丁有鱼丁有鱼
      ·04-30

      持有业务占比创新高,轻重资产结合经营的大悦城或更加稳健

      2023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11.66万亿元,销售面积11.17亿平方米,同比2022年分别下降6.5%和8.5%。与历史峰值相比,两项数据降幅双双超过30%,房地产业延续了此前调整的态势。 上市房企也未能幸免“寒气”,嘉凯城、阳光地产、泰禾集团等多家地产企业退市。房企退市数量创历年新高。 房地产投资者喊了很多年马太效应,那么马太效应究竟何时到来?立足长期视角,能够穿越周期,成为马太效应受益者的房企需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能保持良好的周转,持续提升品牌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二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多元化业务,以确保现金流等指标优化,低风险穿越地产行业下行周期; 三是融资利率要较其他同行更具优势。 从各机构评选出的2023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排名来看,大悦城等央企地产集团排名均有提升。其中大悦城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意愿更强烈,是确定性最强的房企集团之一。 一、大悦城严守核心城市群战略,2024年存货等减值金额有望明显缩窄。 年内,大悦城贯彻“城市运营与美好生活服务商”的战略方向,聚焦新生代居住需求,进行新一轮产品升级,将祥云、锦云等云系产品迭代升级为悦系产品,满足客户多层次的购房需求。 全年大悦城2023年共交付22个项目35批次,合计15000余套房屋。其中南昌中粮祥云悦府、西安中粮·奥体壹号货值分别达到2.55亿元、6亿元,当日去化率100%;苏州大悦狮山壹号首开销售186套,销售额16.9亿元;西安悦著央璟、三亚大悦中心等项目开盘去化率数据高于同片区项目,在实现良好去化的同时也成为当地标杆项目。 2023年,大悦城全口径结算金额 651.93 亿元,结算面积 287.01 万平方米。受行业寒气影响,大悦城销售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0.44 亿元,同比下滑约13%。不过,公司销售业务降幅明显好于全国百大房企平均下滑35%的表现。在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
      311评论
      举报
      持有业务占比创新高,轻重资产结合经营的大悦城或更加稳健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5

      星巴克营收下滑市值蒸发,瑞幸却逆市大涨,咖啡江湖易主该咋看?

      $星巴克(SBUX)$ 在当前的中国饮料市场上,如果要问哪个产业最红火,咖啡肯定是当仁不让,在遍地都是咖啡馆的今天,一个特殊的现象正在出现,星巴克出现了下滑,瑞幸却逆市大涨,咖啡江湖的风云突变我们该怎么看?咖啡市场的霸主头衔要易主了吗? 一、星巴克营收下滑市值蒸发,瑞幸却逆市大涨 今年的五一假期对于咖啡企业来说可谓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无疑是新晋咖啡巨头瑞幸,而愁的无疑是老巨头星巴克。 据Donews的报道,瑞幸咖啡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一季度总净收入为6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第一季度门店数量净增2342家,门店总数达18590家。 从门店运营层面来看,瑞幸咖啡自营门店收入第一季度为45.8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1.40亿元人民币增长45.8%。自营门店层面第一季度利润为3.21亿元人民币,自营门店层面利润率为7.0%。联营门店收入第一季度为15.0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1.35亿元人民币增长32.8%。 瑞幸咖啡本季度门店规模进一步扩大,净新开门店达2342家,包括2家新加坡门店,总门店数量环比增长14.4%。截至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18590家,其中自营门店12199家,联营门店6391家。瑞幸咖啡门店已遍布中国超过315个城市。 反观老巨头星巴克则有些让人无奈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2024财年第二财季(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星巴克的营收、每股收益等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为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而此前市场预期为上升1.46%。有分析师指出,该季度星巴克公布的业绩,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大公司中最糟糕的。 财报数据显示,星巴克2024财年第二财
      302评论
      举报
      星巴克营收下滑市值蒸发,瑞幸却逆市大涨,咖啡江湖易主该咋看?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5

      一年关闭184家店,迪阿股份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

      $迪阿股份(301177)$ 在珠宝首饰市场上,DR无疑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曾经依托“一生爱一人”的营销策略一度非常走红,然而就在最近DR却出现了一年关店184家的情况,DR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一、一年关店184家的迪阿股份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根据钻戒品牌DR母公司、迪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阿股份”)在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录得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11.73%,至亏损591.7万元。 报告期内,迪阿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9.52%至4.26 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跌70.81%至2945.98万元。 迪阿股份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其业绩表现不佳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钻石镶嵌饰品消费持续低迷,对其营业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迪阿股份在报告期内继续关店,这也影响了其收入。 在2024年前三个月,迪阿股份净关闭37家门店,一家新店都没有开设。截至报告期末,迪阿股份在大中华区的门店数量为490家,另有一间开设在法国巴黎,全部是自营门店。 DR品牌国内门店主要分布在三线及以上城市,其中有306家门店开在一二线城市,占比达到62.58%,其余超过37%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迪阿股份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优化和调整渠道,这与2022财年业绩开始走下坡路关系很大。 二、迪阿股份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迪阿股份作为一家以“真爱理念”为核心,主打“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DR钻戒的公司,曾凭借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珠宝市场独树一帜,实现多年的高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迪阿股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内关闭184家店铺,其钻石营销模式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有效,
      349评论
      举报
      一年关闭184家店,迪阿股份的钻石营销为啥玩不转了?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4-30

      扣非净利润拐点或将至,复星医药锚定创新未来仍可期

      创新药属资金偏好型产业。2021以来,机构由看重营收规模转向重视盈利,上市公司融资难度加大,股价承压明显。不过,2023年以来《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谈判药品续约规则》、《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等利好政策的发布也正为创新药企积蓄新的增长动能,创新药板块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未来,业务多元化创新程度高、创新管线丰富且接续、海外运营能力强大的复星医药脱颖而出的概率较大。 一、刨除新冠产品收入全年同比增长12.43%,复星医药扣非净利润拐点将至。 2023年复星医药股价回调整固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营收、净利润前值较高,两项数据同比有所下滑。若扣除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复星医药2023年全年营收仍有12.43%的增长。 (iFind) 从扣非净利润来看,复星医药去年三季度计提了复必泰等新冠产品的存货、应收账款、长期资产减值5.1亿,单季扣非净利润只有1.01亿。但随着新冠产品影响逐渐出清,复星医药2023年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回升至5.37亿,今年一季度稳步升至6.09亿,环比表现持续改善。 2023上半年,复星医药还有一定的阿兹夫定收入。随着业绩前值逐季降低以及复星医药创新药持续发力,复星医药或将就此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二、复星医药创新投入持续兑现,新品收入保持高增长。 2023年,复星医药围绕肿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慢病等治疗领域,重点强化小分子、抗体/ADC、细胞治疗、RNA 等核心技术平台研发。 $复星医药(600196)$ 去年研发投入总额59.37亿元,同比微增0.88%。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等指标保持稳定。 在高强度研发投入下, $复星医药(02196)$
      767评论
      举报
      扣非净利润拐点或将至,复星医药锚定创新未来仍可期
    • 明大教主明大教主
      ·04-26

      AIGC+出海战略,可否助推天下秀重回增长?

      2017年以来,社交电商的火爆让去中心化的红人经济彻底出圈。近三年,受宏观经济降速、社交电商GMV增速放缓影响,大热的红人经济也有所“退烧”。 (QuestMobile) 尽管2023年KOL广告费用增速依然高于展示广告和效果广告,但12.3%的同比增速表现是近三年的最低水平。 (《2024克劳锐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与此同时,去年我国MCN机构注册数量增至25400家。KOL广告增速放缓,MCN机构数量增加,红人经济似乎正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 受行业增速放缓影响,A股综合运用Web3.0、AI、元宇宙、区块链技术,为红人经济赋能的天下秀2023年实现营收42.02亿元,净利润9278万元。天下秀四季度计提应收账款+商誉减值超亿元,对净利润表现造成了一些影响,但公司扣非净利润降幅环比继续缩窄,延续了此前3个季度的表现。 相对可喜的是,天下秀去年采取了积极的现金流管理措施和费用投入优化,在保持营收增长的前提下,销售费用压降6710万,同比降幅21%。 (天下秀财报数据整理) 2024年一季度,天下秀在营收保持微增的前提下,销售费用继续压降1300余万元。 (天下秀2024一季报) 与此同时,天下秀今年一季度长、短期有息负债均有压降,费用管控仍在延续。 2023年,天下秀全年实现了经营现金流净流入2.99亿元,为公司2019后的最好水平。 (天下秀财报整理) 2023年末,天下秀拥有自由现金流金额22.99亿元,自由现金流的优势让天下秀在同业竞争中占据先手。 《2024 年中国内容生态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伴随着“去中心化”风潮渐起,我国一万粉丝以上的内容创作者由2019年的约550万个增长至2023年的约1420万个,KOL投放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00亿元增长至2022 年的860亿元。以此推算,2022年我国KOL营销市场规模仅占网络
      740评论
      举报
      AIGC+出海战略,可否助推天下秀重回增长?
    • 江瀚视野江瀚视野
      ·05-04

      星巴克业绩暴雷?市值一夜蒸发上千亿的星巴克怎么了?

      $星巴克(SBUX)$ 在世界咖啡市场上,星巴克可以说是咖啡市场的巨头,多少咖啡店都是以学习仿照星巴克起家,然而就在最近星巴克业绩暴雷的消息传来,绩后表现更是可谓“闪崩”,一夜蒸发了上千亿,让人不禁想问这星巴克到底是怎么了? 一、星巴克业绩暴雷?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美股财报季,时不时就会爆出地雷!现在轮到了知名大牌星巴克。 近期,星巴克的财报公布,成绩相当不理想,绩后星巴克股价闪崩,一度跌近18%!截至收盘,星巴克跌15.88%,股价报收74.44美元,总市值843.18亿美元,市值一夜蒸发了159.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0亿元)。星巴克股价大跌,与其最新披露的财报有关。根据其最新公布的第二财季财报,星巴克的营收、每股收益等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为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而此前市场预期为上升1.46%。另外,星巴克将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下调至低个位数,并暗示调整后每股盈利可能持平。 星巴克的同店销售数据,更是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具体来看,该公司当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滑,市场预期为上升1.46%。其中,美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市场预期为上升2.31%,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市场预期为下降1.64%。 鉴于上述挑战,星巴克已经第三次修改了其2024年的增长预期。公司现在预计全球收入增长将为低个位数,远低于之前7%至10%的预测范围。同时,全球和美国同店销售额预计将出现低个位数下滑或持平。此外,它还降低了对中国同店销售额和全球门店增长的预期。 二、市值一夜蒸发上千亿的星巴克怎么了? 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其每一次的市场动态都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然而,在近期,星巴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绩滑铁卢,市值一夜蒸发上
      487评论
      举报
      星巴克业绩暴雷?市值一夜蒸发上千亿的星巴克怎么了?